西安六旬老夫妻想捐遗体器官 在登记表上按下手印

04.11.2016  16:09

       马强和妻子侯钰林想捐献器官帮助他人

  西安西七路94号院,60岁的马强和妻子侯钰林,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上名字、按下了手印,同意离开世界的时候,无偿捐献各自的遗体、眼角膜等器官。老两口为什么会想到遗体捐赠?他们是怎样的人?

  老两口都是企业的普通职工,捐赠的想法,源于两年前的一次遭遇。当时,在电视上看到一位癌症病人饱受病魔折磨,不仅本人遭罪,家属也跟着一起煎熬。

  捐赠器官可以帮助别人!从那时起,两人有了想法,马强跟老伴商量:“我们要么也捐了吧!说不定对医学和他人还能有帮助。”老伴表示同意。昨天上午,在自己的家中,马强告诉记者,他想通过捐赠遗体器官作为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然而老两口的想法,首先就遇到了阻碍。最先反对的就是儿女。儿子说,你们这样做,别人会笑话我们。女儿说,人不在了,还要在身体上动刀子,太残忍。

  “我觉得没啥。”侯钰林生性乐观,为人爽快,作为母亲的她十分理解子女们为何而反对,“孩子们都年轻,这样的事肯定没有经历过。”她认为,一个人捐献了多种器官,可以挽救多名患者的生命,“比如一个角膜捐献能使几个患者受益,对于捐献者本人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老两口分头给子女做工作,最终,想法被“全家人顺利接受”。

  两人的想法,同时得到了西安市红十字会的支持。“这些平凡人,带给了我们最多的感动。”昨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11年到今年10月份,西安市已经完成申请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700余名,“我们向这些捐赠者致敬,让爱心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在老两口家中,两人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在《中国人体器官捐赠志愿登记表》上,一笔一画地签下了名字。

  这件事,很快就在小区街坊邻居间传开了。不论出门晨练还是外出买菜,很多人都在问,为啥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们反对吗?

  每遇到这样的情况,马强都会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他说,这样的事微不足道,“以后不在了,我们的器官还能救助别人,也是一个生命的延续,最后对社会,对别人做点有益的事情吧。

  据西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在我国,每年器官移植患者超过30万人,但只有1万人能够等到供体。也就是说,器官源缺口仍很大。“但近几年来,有意愿捐献器官的人越来越多了。”工作人员说,在西安本地有意愿捐赠器官在志愿表上签字的最小年龄是1989年的,如果需要可与各区县红十字会联系。文/图本报记者宋雨

编辑:靳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