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聚焦西安“创森”成果—— 这是一座森林城市、生态之城

15.08.2016  18:34

  

  古城西安处处绿色葱茏 记者王健 实习生冯钰婧 刘晨 摄

  

  媒体记者在大唐西市空中花园采访 记者 王健 摄

  8月11日、12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11家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实地采访西安绿化及景观建设情况,深入了解西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采访团对西安的“创森”成果纷纷点赞:“这是一座森林城市、生态之城。

  实地感受:“创森”让西安生态大变样

  11日上午,中央新闻采访团来到渭河西安城市段,这里芦苇摇曳、碧波荡漾、水鸟翱翔,采访车行驶在宽阔平整的渭河南岸大堤上,一处处绿意盎然的林带、依水而建的廊桥亭台与亲水广场,水岸美景如同画卷般在眼前展开。

  驻足在西安湖旁,《人民政协报》王硕看到“绿树成荫、湖光水色、鸟语花香”的生态美景后赞不绝口:“几年前来渭河,两岸用‘荒’字来形容,这次却完全换了景致,大变样,重新治理之后绿意盎然。”渭河西安城市段是集防洪保安、水域生态、园林景观、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开放式生态景观区,全长 28.65公里,绿化面积3万余亩,生态水面4000余亩,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中央新闻采访团一行在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采访,被湿地公园优美的自然景观、辽阔的湿地水域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吸引,团员们惊叹西北地区竟然能有这样一片“城市绿洲”,“应该多些时间出来拍照啊!”《第一财经日报》章轲手握相机不断地将美景定格。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内有寒梅曲水、灞野堤洼、荷塘蛙鸣等6大湿地景观,中央新闻采访团来到蒹葭湖畔,湖内芦苇迎风飘荡,鸟儿自由飞翔,这里是全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中部路线,区域内有动物50科150种,随着季节更迭,孔雀、鸿雁、白琵鹭、大天鹅等鸟类相继来此栖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古城印象:西安是“古城+绿色

  作为大秦岭的“面子工程”,在“创森”过程中西安持续加大对秦岭直观坡面绿化的投入,2014年以来,洪庆山实施直观坡面度绿化工程,建设生态林和经济林,种植了大量侧柏、雪松、紫薇、丁香以及核桃树等树种,已经完成人工造林7148亩。高于45°斜坡的地区植绿难度大、护绿成本高。通过 “创森”不断发力,在灞桥区洪庆山上,从山上向下俯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风景秀丽、花果飘香的优美景观。站在山顶处,中央新闻采访团下车实地采访,《中国改革报》田新元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时来过西安,他觉得这4年“创森”给西安带来巨大的生态变化。他说:“从城市到郊区,看了西安的‘创森’工作,我认为是大手笔、大规划、大投入,‘创森’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美化起到了推进作用,我会通过自己的笔墨将西安创森的收获展现给更多读者。

  “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在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央新闻采访团聚焦林地承包种绿植。“这里以前是杂草,山坡上的绿化不是很好。我们有偿承包了附近村民的3000亩荒地,对集体林地进行统一管护,重新植绿护绿。目前,这一地区的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在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关志武介绍下,媒体纷纷采访拍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李伟随机采访游人对森林城市的感受,她说:“我第一次来西安,改变了我对西北城市的印象。以前对西安的印象是‘古城’,现在又多了一个‘绿色’。西安对我来说是‘古城+绿色’。”

  在大唐西市“空中花园”,中央新闻采访团的采访热度急速上升。秦岭山区植绿注重提升“绿色”的质量,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地带,“创森”植绿又该如何提升?莲湖区给了采访团很好的答案:立体绿化,通过屋顶绿化、墙体绿化拓展城市植绿空间。“我走过许多城市看绿化,西安在屋顶绿化和道路两侧的绿化方面有很多创新之处。采访中我感受到这里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更能感受到西安是一座森林城市、生态之城。”《中国绿色时报》张兴国说。记者 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