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的 三个关口和六个着力点

26.02.2018  11:43

  程丽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从党的八大到十九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直到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一表述未曾改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顺应时代变化,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解决突出问题的精神品质。

  西安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要攻克三大关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并没有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依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依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足够的、清醒的战略认识。化解西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首先要攻克三大关口:

  一是质量关。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报告同时指出,当前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为我们下一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将成为主旋律。当前,西安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469.85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但从全国来看,西安这个水平依然靠后,稳中向好的基础并不牢固,还没有完成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三大目标有待加强,经济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足、实体经济不强、企业竞争力不够四大软肋有待解决。我们正奔跑在向着万亿元冲刺的道路上,经济总量要突破万亿大关,工业经济、开放经济、民间投资、区县域经济、重点产业的主要指标在2020年时比2015年都要翻一番,任重而道远,必须要实现经济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跨越发展,突破质量关。

  二是均衡关。西安发展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虽然西安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2011-2016年的五年期间,西安城镇化率由70%提高到73.4%,《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前十名中,西安紧随珠海、南京之后,位列第三,说明西安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快、户籍制度改革成效良好。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表现为城六区和郊区县的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县域经济发展依然是短板,产业支撑明显不足;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亟待提升;土地制度仍需完善等。注重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是保证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是改革关。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西安来说,强化国企改革、强化实体经济、强化金融监管、强化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等都是一个个“难啃的骨头”。例如,开发区建设问题,在新世纪之初,开发区对西安经济的带动功不可没,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西安国家级开发区数量最多,后来随着开发区的自发性发展,造成开发区建设的碎片化,导致各开发区功能结构相似,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开发区对当地县域经济有不同程度地虹吸效应,区县企业很多被吸附到开发区内,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因此,解决开发区与开发区之间的关系,开发区与区县发展的关系,区县与区县的关系,还需要在体制上进行突破,改革上进行创新。只有突破改革关,以自我革新的意志,才能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化解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六个着力点

  一是持续加大有效投资规模。提高投资的有效性,转变投资方式,在科技创新和技改投入上寻求突破,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打好抓项目、促投资的“组合拳”,将更多投资引向实体经济、工业短板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配合“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战略、国家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等,积极争取中省在西安布局重大项目。千方百计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激发投资的活力,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二是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化创新。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动权,把科技创新作为生命力,全面提升企业原始创新、精准创新、集成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硬科技“八路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科技金融结合、军民深度融合、产城融合、创新人才聚集等方面率先突破,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等城市定位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是瞄准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顺应“经济全球化、产业服务化”趋势,尽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合作体系,明确以光电芯片、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硬科技“八路军”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借力“一带一路”,构建全新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突出“大数据”“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加快智能制造和新经济产业发展步伐,推进阿里巴巴西部总部、海航现代物流基地、京东全球物流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发展,增强产业链向生产服务环节提升的动力。

  四是全面提振民营经济和民企活力。今天的西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批开拓进取、拼搏奋进、敢闯敢试的领军企业和企业家们,做“一带一路”、大西安建设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使“西商”的品牌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尊重市场规律,鼓励创新,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精神,让市场主体充满活力,营造宽容失败和公平自由竞争环境,持之以恒地扶持和打造新时代西商和“西商精神”。

  五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各项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落实土地流转、农村人口转移和镇村建设资金筹集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和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搭建好平台;精准扶贫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精准扶贫,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使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搬迁扶贫、兜底扶贫等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

  六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既要“放手”,又绝非“甩手”,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互联网+政府服务”,破解信息孤岛、部门壁垒、条块分割等历史性改革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办事难”“办事烦”“办事慢”等问题,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公平,赢得人民的满意和信任,不断满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

编辑: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