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四成老年餐桌运营困难 应该如何持续运行?

25.03.2016  09:5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空巢和独居老人也逐渐增多,如何让老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了让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西安市开展了老年餐桌试点工作,很多社区陆续建起了老年餐桌,为老人提供餐食。那么,目前这些老年餐桌的运行情况如何呢?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成本高 就餐人数少 西安四成老年餐桌运营困难

  在西安西影路上的西影社区,记者看到社区的老年餐厅大门紧锁,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使用了。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方便社区老人就餐,他们社区大概在2010年左右就建起了老年餐厅,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适量收取几块钱的费用。

  西安雁塔区西影社区副主任李培:“刚一开始就是社区独自自己经营的这个东西,后来就是碰到一些困难,当时就是资金上有些困难。

  李副主任说,虽然对于老年餐桌的建设和日常运营,民政部门会给予补助,但由于餐费低没有盈利,再加上人员工资、物价上涨等因素,所以老年餐厅运营越来越困难。

  西安雁塔区西影社区副主任李培:“一个就是可能做饭做菜成本比较大一些,再一个我们这是比较老旧的小区,老年人比较多,可能就是对经济方面考虑的多一些,来吃饭的人不是很多。

  李副主任表示,为了继续将老年餐厅办下去,他们也尝试了对外承包的方式,但经历了两次对外承包后,依然难以解决成本高、前来就餐老人少的问题。于是,在2013年左右老年餐厅停办了,现在临时作为库房存放东西。

  西安雁塔区西影社区副主任李培:“刚开始来的时候可能有二十来人吧,后来就越来越少。现在就基本上闲置。

  采访中,记者发现遇到类似运营困难的并不只是西影社区。在西安新城区东风坊社区,记者看到这里的老年餐桌也关了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这里也是社区独自运营,运营成本高、服务人员紧缺、就餐老人太少,都是老年餐桌难以支撑下去的原因。

  记者从西安市民政局了解到,2014年陕西省民政厅的一份《关于西安市兴办老年餐桌的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市运营的老年餐桌共有205个,其中83个运营较好,41个维持经营,81个运营困难,随时有停办的可能,约占总数的40%。

  老年餐桌  多渠道运营模式或可缓解压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靠政府补助、社区独自运营的老年餐桌,因为成本高、就餐人数少的问题,难以维持。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社区采取了和企业、驻地单位、社会组织的合作方式,继续运营着老年餐桌。

  在西安碑林区和南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与一家企业合作开办了老年餐厅。这家餐厅可以正常对外营业赚取利润,而对从社区前来就餐的老人采取优惠。

  记者:“这做的饭你觉得怎么样?

  就餐老人涂女士:“很好,很干净很卫生。

  记者:“这个价格是多少钱?

  就餐老人涂女士:“给我们老人很便宜,给我们老人是(每顿)七块钱,管饱吃。

  西安市碑林区和南社区副主任周静:“目前老年餐桌老人有二十多个,是周边的一些老人,包括其它的一些社区,因为区域划分比较紧凑一些,包括旁边建南社区还有和北社区都有。

  周副主任告诉记者,与企业合作后,他们会将民政部门的补贴转补给企业,采取这样方式,明显好于社区独自运营的方式。

  西安市碑林区和南社区副主任周静:“社区经营会有成本,在成本方面没有过多的成本去经营。社区自己经营没有人力,因为我们也有一些日常的工作。企业可以做到早饭,中午饭,他们自己盈利。

  在西安德福巷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老年餐厅平时固定有20多位老人就餐,为了更好的发展,社区工作人员也想了很多办法争取资金。

  西安市碑林区德福巷社区主任张毅:“我这是个医院的家属院,他们给我们提供地方,水电免费的,再一个就是说逢年过节重大节日,社会的爱心人士给我们捐助一点,每年上级民政局给我们有固定经费。

  记者从西安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多数社区老年餐桌由社区自办,遇到问题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其他运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

  西安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处长刘绪勤:“一种是社区自建型的运营模式,另外一种与驻地单位联建的形式来建立,还有两种,一种是与驻地企业餐饮企业(合作),还有养老机构兼顾型的。

  刘处长说,每个社区老年餐桌在建设之初,民政部门会投入10万元的建设费用,之后每年会有几万元的补助、奖励,但由于人力和蔬菜等副食价格上涨,这些资金并不够完全支撑老年餐桌的日常运营。下一步他们会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老年餐桌,同时让社区更多的联合、依托餐饮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老年餐桌的运营。

  西安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处长刘绪勤:“比如说餐饮企业来发展,政府每年给一定的补贴,老年人可以根据他自己的需求来订餐,需要啥我来订,这一种可能更容易满足老人的需求。还有依托养老机构的,驻地企业的,这都是一个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