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安抗癌俱乐部:病友相互鼓励战胜病魔

08.07.2015  13:40

  记者昨天从西安市疾控中心了解到,2014年西安市死于恶性肿瘤9321人,占死亡患者的22.20%。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位于西安癌症死亡的前五位。

  2012年,高静宜发起成立“粉红之家”,隶属西安抗癌俱乐部,主要以乳腺癌患者为主,旨在让更多乳腺癌患者了解这个疾病,“你越是了解它,就越是会少些恐惧。

  红火的人生变成黑色

  上世纪90年代初,她“下海”经商,靠生产兵马俑复制品发家,产品远销国外。她资助四名孤儿上学,并买了汽车,换了100多平米的房子,客厅摆满红木家具。

  1998年冬天,她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穿刺,被确诊为恶性乳腺癌。医院要求尽快住院,做手术。

  “谁能给我把命续上,我愿意用我所有的东西去换,但问题是,谁又有这个本事呢?”她第一次感到了死亡的逼近,一贯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她,站在陕西省中医医院门口的十字,浑身发颤,连走路都感到吃力。

  她开始安排后事。从医院出来的当天,先去南郊的娘家,看了80岁的母亲,那是她最放心不下的人。高静宜在家中排行老四,父亲在文革中去世,母亲无力操持,把她送给养父母。后来,养父母相继去世,她重新回到母亲身边尽孝。

  “我没有过一点点的埋怨,”她更愿意把父辈一代的遭遇,归结为那个特殊年代背景下的痛苦,并抱有深深的尊敬和体恤。

  她一度把病情瞒着,不告诉母亲。几年后,母亲得知她的病情,不顾年迈赶到她家伺候,“一日三餐,老母亲亲自下厨,她知道我的口味,咸了还是淡了,她最了解,都是家常饭,但吃着可口。

  女儿还在上小学,她决定瞒着女儿,把病情一五一十告诉爱人,“我从没见他哭过,那天,他哭了。”俩人1980年结婚,爱人在临潼工作,她在西安工作,虽然分隔两地,却相濡以沫。

  决定住院前,她带着爱人和女儿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并嘱咐摄影师,给她化上淡妆,再拍一张单人照。

  我不甘心被病魔击败

  也是这次住院,让她第一次感到了来自病友之间的温暖和守护。这是一种建立在彼此痛苦、绝望,又彼此鼓励、信赖基础上的情感,时至今天,高静宜和很多病友都紧紧维系在一起,“同是天涯沦落人,风雨同舟,抱团取暖。

  早在1994年7月,公益组织就成立了“西安抗癌俱乐部”。住院后的高静宜,开始申请进入俱乐部,并以此为平台,结识了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癌症病友,一起向癌症宣战。

  为了增加大家抗癌的信心,她决定把自己生产的兵马俑复制品,一件一件,邮寄给全国各地的病友,“即便是以后我们不在了,也希望大家能记住,一个来自西安癌症患者曾经给予过大家的温暖和灿烂。

  与其说是“给予”,倒不如说是“分享”。分享什么?高静宜说,分享信念和力量。一个上海的淋巴癌患者,在病床上收到这份来自西安的礼物,写了一封1200字的信,寄给高静宜,“多少次想去西安旅游,现在身体已经不允许了,谢谢大姐的礼物,看到兵马俑(复制品),能闻到古城西安的气息,我哭了一晚上。

  另一封信,来自美国。对方是一个晚期的肺癌患者,她盛情邀请高静宜能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到美国治病,并寄来了她亲自拍摄的洛杉矶夜景照片,作为回赠。

  在“粉红之家”大家互相壮胆

  “我本身就是一个癌症患者,有最真实的体验,也能理解每一位病友的心情,什么时候会高兴,什么时候会不高兴,所以我想帮助到更多的人,让他们参与、受益,让生命之花灿烂,”“粉红之家”每月组织一次讲座,范围覆盖养生、保健和心态等等,但从不提供任何药品与治疗,“情绪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良好的情绪,就像一剂特效药,对癌细胞的强大杀伤力,是任何药物所不能代替的。

  57岁的任燕君也是“粉红之家”的负责人之一。2005年,她被查出乳腺癌,后来认识了高静宜,两人一见如故,交流病情,情如姐妹。“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反而让我有了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为了帮助更多病友,她还组织成立了“新生命艺术团”,邀请各类的癌症病人加入,下面有模特队、舞蹈书法班和合唱队,每周组织舞会、采风。任燕君说,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都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不要过度医疗,配合营养治疗和运动,保持正向心态,才能成功抵抗病魔。

  目前,“粉红之家”的乳腺癌病人超过500人,其中年纪最小的28岁,最大的72岁。前段时间,任燕君组织“粉红之家”六个没有穿过婚纱的病友,穿上了婚纱,拍了合影。

  她鼓励病友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结交朋友。“就好像走夜路,一群人总比一个人的感觉要好,大家互相壮胆。

  加入“粉红之家”战胜病魔

  后来,在医生、朋友和同事们的反复劝解下,她逐渐懂得了“既来之则安之”,直到战胜它。

  2013年,她加入了“粉红之家”,因为年轻时学过舞蹈,她很快成为舞蹈队的领舞,而且还加入了模特队,教病友们跳舞,代表“粉红之家”参加全国各地的交流表演。

  如李秀芳而言,在这个大家庭中,她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没有歧视和嘲笑。去年,李秀芳的癌细胞转移至膀胱,属于重病患者,病情的恶化,引起了“粉红之家”病友们的重视。

  “人总是要死的,刚得病时,我以为自己已经死了一次了,现在还好好的,能多活一天算我多赚一天,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如今,距离查出癌症已过去7年,李秀芳说,当逐渐了解癌症后,才觉得癌症并非“洪水猛兽”,没那么可怕。

  文/本报记者宋雨 霍长吉 实习生李炜 图/本报记者李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