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来最低 昨晨7时39分 西安最低温-10.6℃

25.01.2016  13:25

  “这样的天气,能出来见面的都是生死之交!能出来约会的绝对都是真爱!能出来旅游的那绝对是在玩命!太阳还叫太阳吗?那就是冰箱里的灯!”监测显示,昨天早晨西安最低温低至-10.6℃,创13年来新低,网友哭诉真是“冻成狗”的节奏。

  【等公交15分钟整个人凉透了】

  24日上午,家住城西的陈女士到曲江办事,7时30分出门,虽说穿了又大又厚的羽绒服,可从暖气房走到户外,依然觉得寒风刺骨。

  “前几天,我早上等公交,穿羽绒服不觉得冷,可今天(24日)早上,等了不到5分钟,寒风就吹得我浑身冰凉。”陈女士等了15分钟,眼泪、鼻涕全下来了,胳膊和腿都有点僵,赶紧打了一辆出租车,“再等一会儿,估计就要感冒发烧了”。

  昨天早晨,西安处处弥漫着寒意,在长安路经营放心早餐的李师傅和往常一样,凌晨3时许开始工作。“这两天早晨特别难熬,温度太低了,冻得受不了,就原地跑跑”。

  【昨早气温创13年来新低】

  来自气象台的消息说,受强冷空气的袭击,从22日开始,我省出现了强降温和吹风天气,各地气温纷纷下降。24天早晨的最低气温:陕北大部-23~-18℃,最低榆林-23.2℃;关中大部-17~-8℃,陕南大部-10~-2℃。

  预报曾说,24日早晨,西安会出现此次寒潮过程中的极端低温。果然,昨天早晨,西安最低温达-10.6℃,时间是早晨7时39分,创西安近13年来的最低气温。

  省专业气象台工程师张宏芳介绍,从2000年到现在,西安冬天仅出现过两次-10℃以下的最低气温,上一次是2002年12月26日,当天西安的最低温-10.8℃,第二次就是昨天早晨的-10.6℃。

  【预计27日我省又将降雪】

  昨天白天,全省天空湛蓝,空气清新,但气温偏低,除汉中、安康大部分地方最高气温达到了0-3℃,关中、陕北、商洛大部的最高气温都还持续在0℃以下,西安昨天白天最高-3℃。

  预计今明两天,全省还是以晴冷天气为主,27日开始我省将又有一次降雪天气过程。随着冷空气结束,气温会缓慢回升,但仍然偏低,大家出行要注意防寒保暖。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极端天气 救助站要设临时避寒场所】

  日前,省民政厅发文要求全省做好低温雨雪天气救助管理工作。

  省民政厅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主动与公安、城管开展联合救助,加大上街主动救助力度,各级救助管理机构要备足棉衣、棉被和食品,对经劝导仍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棉衣、棉被、食品和详细的求助方式,同时保存好救助视频影像资料,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查看。

  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要及时安排护送救助,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危重病人要遵循“先救治后甄别”的救助原则,努力做到“发现一个,救助一个”,确保不出现饿死、冻死现象。

  在极端天气或遭受自然灾害情况下,各救助管理机构要积极实行开放式救助,开设临时避寒或庇护场所,简化救助流程,为求助人员提供基本的住宿、饮食等服务。发现或接到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线索的,要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并实施救助,无法到达的,要指导有关人员做好先期救助。

  【凌晨5时零下10℃ 黄马甲按时有序送报】

  昨日适逢周日,气象部门预报西安有十多年来的最低气温。不过,严寒没有挡住华商报投递员黄马甲的脚步,他们在凌晨时分正常投入工作。

  昨日凌晨4时55分,华商报记者来到标新街,黄马甲建设发行站的投递员正就地整理报纸,同时将牛奶分发好,此时室外温度-10℃。

  站长蔡伟说,该发行站覆盖范围为长安路-环城路-文艺路-南二环区域,共有50名投递员,每天凌晨0时至1时,牛奶会送到发行站,凌晨4时许报纸和快递会送到发行站,凌晨4时30分许投递员就会赶到,“大家住的比较分散,最远的住在丈八路,骑电动车过来也得四五十分钟,刮风下雨的路上操心很。”蔡伟说,每天凌晨5时许,投递员就出发赶往订户家中或单位进行投递和分发。

  凌晨5时20分许,投递员杜孝民将报纸插页完成,小心地把报纸和牛奶分别放在自行车篮和后座上,随后出发。他的第一个投递点是距离标新街不远的建东街上的一高层小区,大门口的门卫室仍然黑着灯,大门留着仅容得一个人通过的缺口,杜孝民坐电梯上了22楼,准备从上往下进行投递到户,“这个小区有电梯要好一点,有些小区没有电梯,就得来来回回地上下楼,一早上下来,再冷的天也是满头大汗”。

  【帮环卫工奶奶扫地 14岁女孩凌晨5时起床】

  24日上午9时许,安康城区温度-3℃,街上不时可见积冰。汉滨区安悦街上,14岁女孩胡陈琳骑着环卫车缓缓行驶。据了解,一年多来,这名女孩一直坚持帮当环卫工的母亲和奶奶扫地,放寒假也坚持不懈。

  胡陈琳上初二,刚放寒假,24日凌晨5时许她就起床帮奶奶扫地。厚实的冬衣冬帽包裹下,胡陈琳的脸蛋仍被寒风吹得通红,说起话来不住咳嗽。“今年还好,手上没有生冻疮。前天扫地出了一身汗,没听奶奶话把衣服脱了,感冒现在还没好。”胡陈琳说。

  62岁的奶奶唐德秀从事环卫工作已经14年,由于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她和儿媳妇搭班,每天17个小时四班倒。唐德秀说:“年龄大了腰不好,娃放学后会帮我把车子和扫地工具带回去。这两天放寒假了,想让她好好睡个懒觉,可她坚持要跟我们一块出去。”据了解,即使上学期间,胡陈琳也是一块起床帮忙扫地,早上7时再赶到学校上课。

  华商报记者和祖孙两人一起回到她们的休息处,十余平方米的房子里摆放床和桌子后,几乎再无容身之地。

  胡陈琳说起话来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她说,父亲身体不好,母亲患有癫痫病需要长期吃药,以前一直是哥哥帮母亲和奶奶干活。2014年7月,哥哥去外地打工后,她便开始为这个家分担责任。“昨天晚上我给哥哥打电话,他说今年过年不回来了,要在外面好好赚钱。我答应哥哥,在他回家之前我会把家里人都照顾好。

  安康市汉滨区城管局环卫管理中心城东环卫站负责人邹长菊说:“小女孩很懂事,家里能有这样的孩子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