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暴雨西安积水严重 考验城市地下管网

11.08.2015  15:19

  一场暴雨,城市就在汪洋中。

  8月3日、4日、9日西安接连遭受暴雨袭击,城市积水严重。其实,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景象,降雨密度一大,城市的地下管网就会受到严峻地考验。

  “看海”,考量城市的“良心

  “我没见过大海。

  “下雨天来西安市看吧,跟大海一模一样。

  去年8月的一次强降水,西安市南稍门至草场坡双向道路变成一片“汪洋”,不少车辆被淹;三桥西部车城内,有市民直接推出了气垫船,在雨中划船;西二环任家口下穿辅道上,一辆公交车走到桥下时被淹,10多名乘客全都站在椅子上等待救援……“到西安市来看海”的调侃,折射出了城市排水管线建设的滞后与尴尬。

  地下管线,犹如城市的隐形血管,包括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随着陕西省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逐日凸显,西安、汉中、安康等相继发生洪涝灾害、各类管线泄漏、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陕西省地下管线大部分滞后于道路建设。为了减少“拉链”路,根据城市建设实际,陕西省汇集各方意见建议起草了《陕西省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并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条例》要求,要提前做好地下管线建设的规划,道路建成后5年内不得开挖敷设管线。同时,提倡各地积极建设“共同沟”,更好地保障城市的“生命线”。

  沣西:建设生态海绵城市

  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低影响开发理念最早的践行者之一,沣西正在建设一条6.8公里的生态绿廊,可直接将道路两侧约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水流通过地表水沟、溢流管等设施全面收集。同时,通过间接雨水转移泵站对区域约25平方公里的雨水进行收集,最终形成共约330亩的雨水景观水面,并通过工程设施实现净化、调蓄、溢流功能。生态绿廊既是城市绿色景观带,又是城市雨洪管理的综合性枢纽项目,还是动物迁徙、城市通风的重要通道和广大市民休憩的天然氧吧。

  “通过全区域、多层次、全过程对雨水进行收、净、渗、蓄的综合利用,沣西形成了网状开发布局,实现‘海绵型城市’的建设效果。”沣西新城管委会规划局局长万宁介绍说。沣西新城在建立之初,就提出“地域性雨水管理系统”概念,并在2012年初与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展了雨水净化与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

  通过摸索总结,沣西新城构建四级雨水综合利用体系,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的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沣西新城通过实现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市政道路确保绿地集水功能、景观绿地依托地形自然收集、中央雨洪系统形成调蓄枢纽,形成四级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每当降雨时四级系统便施展雨水收集利用的“魔术秀”,将带有污染物的雨水经过多重过滤处理,渗为地下水或注入蓄水池,解决城市水资源难题。

  西安: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

  西安城历史悠久,道路情况复杂,但由于历史原因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欠账过多,导致城市排水雨污合流、管网老化现象严重。为了达到城市污水“全收集”的目的,西安市在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方面下了大力气。

  近年来,西安市在城市排水管网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新建污水处理厂的通水运行,采取了“大截流”方式,将雨水管道中的污水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处理厂建成就能通水运行,这也是国内大、中城市包括东南沿海发达城市通行的做法。

  为了达到增加污水处理厂进厂水量的目的,西安市市政公用局经实地调查研究,与城建、规划、发改委、财政等多个部门协调,依据《西安市“十二五”污水全收集管网建设改造方案》的要求,着力解决城市排水管网,初步实现城市排水管网的干管系统的雨污分流。同时,制定了2012年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计划,共计25项建设改造项目,总投资5728万元。

  2013年,西安市市政公用局与相关部门和各个开发区多方协调沟通,安排了一批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改造项目,其中单项排水管网建设项目46项,随路建设的排水管网81项,既是内涝治理工程,又是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工程,对于增加污水处理厂进厂水量意义重大。

  针对近年来汛期局地短时强降雨频发的状况,西安市梳理统计了汛期主城区部分道路、下穿隧道、地铁口、城乡结合部和居民低洼院可能发生的积水点共计55处。2014年汛期到来之前,针对55处易积水点与市政设施运行情况,在汛前安排实施了对辖区范围内排水管线、明渠全面系统的疏通、改造、清淤和加固,清掏雨水井共计43000座,疏通管道47公里。

  地下管线普查进行时

  为了让全省各地市地下管线建设有依据的“参考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制定了《陕西省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涵盖陕西省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标准、系统建设技术要求、系统安全与维护等内容,实施后将对陕西省各地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省住建厅积极指导各地调整完善污水处理项目库,争取资金支持,督促各市加快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目前,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汉中、安康等6市和杨凌示范区已完成排水防涝规划编制和技术审查。

  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省住建厅会同省财政厅累计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资金31.38亿元;其中,城市12.75亿元,县城17.05亿元,重点镇1.58亿元。共计支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4421公里。4年间,全省累计新建各类排水管网建设项目4641公里,其中,城市1328公里,县城1771公里,建制镇1542公里。

  今年,全省将把城建档案管理纳入建设工程管理程序,不断提高城建档案归档率;积极配合地下管线建设牵头部门,建立完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动态更新管理制度;着力加强全省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