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节前灯笼处处高挂受欢迎 但今年生意不如去年

05.02.2016  09:31

  街头张灯结彩,年货摆开卖,对联、灯笼把顾客脸都映红了……近日,华商报记者走访了西安长乐中路附近发现,窗花、对联、红灯笼等春节饰品开始热销,各种装饰让人觉得年味日渐浓厚。而民俗消费在融入现代元素后,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

   >>节前灯笼受欢迎 但今年生意不如去年

  2月2日晚,华商报记者在小寨看到,天桥附近已挂起灯笼,西大街附近树上也挂起灯笼。

  “新年快乐,红彤彤的灯笼,快来看啦。”2月3日,午后的西安年味渐浓。华商报记者刚来到康复路附近就听到有商户叫卖,在一处商品市场内挂了很多灯笼、对联、福字等春节饰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闲逛、挑选。据商户介绍,传统款式、中等大小的家用灯笼比较好卖。

  “这一对灯笼咋卖?”“60块一对。”80后陈先生带着家人选购灯笼,商户赵先生介绍,红绸布制作的一般在几十块钱,仿羊皮灯笼卖得比较好,但售价比较高,有的100多元一个,制作精良的宫灯售价也较高。“今年家用中等个头灯笼受欢迎,生意还不错。”在交大电脑城附近,华商报记者遇到一位女士手里提着一款小灯笼,她说这个灯笼8块钱买的,让孩子玩呢。

  据了解,2016年春节西安在钟鼓楼广场投用的灯笼达到14000个,全部为可回收灯笼。

  西安南郊的三兆村是有名的灯笼村,村里很多人家都做灯笼。“西安很多景区或商场挂的就是我做的灯笼。”村里灯笼制作销售大户、智恒花灯公司负责人李杰自豪地说,目前他这的灯笼都快安装完了。他从2016年1月份就开始准备制作灯笼,今年他这里的灯笼销量不如去年那么好,感觉今年很多单位没有大量采购,而一些大型灯展都是四川等地在做。

   >>年轻人不关心灯笼和传统年画

  对于春节饰品,一些年轻人并不太关心灯笼和传统年画、年历,不少人比较喜欢个性化定制。

  市民陈女士在网店搜到可做个性化台历,就发送了自己孩子的照片,很快收到创意台历。这本台历上有孩子单人照,有一家三口合影,这种温馨台历吸引了不少朋友围观。

  昨天,华商报记者在淘宝网输入“订制台历”,显示至少有一万多个店家,款式多样,比如可爱型、浪漫型、旅途风情型等。据一位网店店主刘先生介绍,传统单一型台历有点过时了,如今这样的个性化台历很流行,市民选好后把照片传过去,等待几天即可收到。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市民的过年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比如以前在饭店吃年夜饭,提着礼品拜年,如今变成电话拜年、视频拜年,发红包等更便捷的方式。”西安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张鸿分析,民俗节日消费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记忆,民俗消费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融入现代元素后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建议商家适应新常态,提前调研了解市民消费新趋势,顺应形势转型升级。

   >>商家看好春节饰品营销推广机会

  在长乐中路一家市场,也有很多对联、福字在售卖,对联有的10元左右,福字价格也不高,根据大小、材质等价格不同。不过,华商报记者走访了几圈发现,跟选购灯笼的火爆相比,选购对联的人并不多。

  “前几天我还在发愁没空去买对联呢,昨天就收到好几副,不用去买了。”西安上班族周女士说,她最近上班忙,没时间逛街,没想到两三天收到了三副对联。去超市买东西商家送对联,银行也在送,商家借势营销,通过送对联、福字等跟客户拉近距离。

  中投顾问分析师郭凡礼分析说,去年经济形势没有往年好,一些行业效益下降,不少市民春节前都捂紧了钱包,减少了过年花费开支,加上商家赠送,有的地方书法家义务写春联等,减少购买也是正常的。 华商报记者 黄涛 文/图

编辑: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