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剑客”论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26.10.2014  08:32
\ - 华商网
来源: img.myhsw.cn

  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 华商报记者 王警 摄

  昨日上午,“2014华山论剑·全球经济大势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举行,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和陕西省发改委研究所所长薛健三位“论剑嘉宾”,在现场为观众论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姚景源:

   缺少创新赚的都是辛苦费 赞成陕西打造高科技产业

  “在目前,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以往负面作用的消化期,这三个期同时存在,而且作用相互叠加,因此现在中国经济的问题更复杂。”昨日上午,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亮出自己的观点。

   经济换挡

   不能从五挡直接换一挡

  姚景源认为,在经济换挡期,首先要面临人口红利消失以及污染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

  姚景源认为,人口红利消失,掉得最厉害的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我们国家有七大劳动密集型产品、七大国家密集型产品出口。去年一季度增长了22.2%,今年一季度是0.2%,这已说明,依靠劳动廉价、用低价格产品打天下,这个形势不可持续。

  除了人口红利,姚景源认为污染已是迫在眉睫的事,“现在我们的雾霾到什么地步了?我上个礼拜开会,我旁边一个人说今天你要出门,别人在对面给你一巴掌,你看不到人。

  “这两个问题都说明要换挡,但换挡要注意,不能从五挡一下换到一挡,中央确定中国经济的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就是五挡换到四挡。”姚景源说。

   结构调整

   农业发展要注重规模化

  姚景源认为,在中国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关于第一产业农业,要注重规模化,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饭要端在自己手里”。

  “中国的农业现在是极其弱的,虽然粮食连续10年丰收,但每年的进口粮食量仍然很高,因此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所以我们这个饭要端在自己手里。”姚景源说。

  姚景源认为,农村的农业规模化太低,85%的农户只种10亩以下的地,“也就是说,我们是千家万户小生产,市场则是千家万户大市场,这两个要对接。而现在把对接的重担交给农民去挑,这个是不对的,农民怎么可以挑得起这么重的担子。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

   做强第二产业

   要颠覆性、毁灭性创新

  姚景源认为,中国第二产业,即工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而不强。

  “我国的工业基本上是处在国际分工的末端,我们缺少创新,缺少核心技术,赚的都是辛苦费。”姚景源说:“现在iPhone6出来了,但全世界的苹果手机,相当多都是在中国的广州、河南生产的。我们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能挣那点辛苦费。

  姚景源认为,要改变现状,出路就在于创新,“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创新,在创新问题上,大家一定要看到,现在的创新是要颠覆性的、毁灭性的。”姚景源举例说:“液晶电视机对每个消费者是好事,对谁是毁灭性的打击呢?对显像管生产厂家是最大的打击;手机可以照相把谁摧毁了呢?把胶片行业、胶卷行业摧毁了。这些都是颠覆性的、毁灭性创新。

  “因此我特别赞成陕西打造高科技产业,这个至关重要。”姚景源说。

  华商报记者 李王艳

编辑: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