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地豪华政府楼:陕西汉阴国家贫困县花费近千万

02.12.2014  10:23

  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下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新标准,首次明确,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建设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新建项目不得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

  《法制晚报》记者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盘点了近几年媒体曝光过的“政府豪华办公大楼”,花费最低的也超过五百万,耗资巨大的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造价超过亿元的至少有13个,最高花费40亿。有4个国家级贫困县也建造了与实际级别不符的办公楼。

  专家称,规定出台只能说是良好开端,未来执行的严格性和监管的有效性,才是关键。

  26地政府建豪华办公楼 最高花40亿

  近日出台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显示,中央机关及省级机关基本办公用房建筑面积小于(等于)6000平方米,市级机关建筑面积控制在4000平方米;县级机关在2000平方米。 标准首次明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不宜建造一、二层的低层建筑,也不应建造超高层、超大体量的建筑。

  法晚记者根据近年来媒体曝光的26地“豪华办公楼”投资花费情况盘点发现,不论是面积还是花费都远远超过中央规定。建设大体量建筑,地方的政府大楼不是简单的一栋建筑,而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

  在这26个政府办公大楼中,投入最少为五百万,最多的超过40亿。其中,有21地政府办公大楼花费超过千万,13个整体投入超过亿元。

  据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11月报道,济南市政府办公楼龙奥大厦耗资40亿元,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被称为“全世界仅次于五角大楼的第二大单体建筑,有40余部电梯,里面走廊周长1公里,光电话和电脑信息点插座就有45000个。 而浙江省长兴县政府办公楼投入超过20亿元,大楼内包括52个机关部门,800多人办公,被称为“世界第一县衙”。

  根据媒体报道可以发现,政府豪华大楼并不只在发达省市才会出现,在一些县城大手笔花钱建楼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据央视报道,宁夏彭阳县办公大楼总投资为9193.4万元,该县全年财政收入为2亿多元。也就是说建个政府大楼,当地一年的财政收入就被花掉了近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建造豪华办公大楼是种不太好的现象。“党政机关大楼是一个办公、为人民服务的地方。办公虽然需要一定的条件,但办公楼或办公室只要符合、满足公务需要就行了。需要突出的是端庄、简捷、方便。装修得多豪华,面积有多大,对政府工作并不起决定作用。

  4国家贫困县加入建豪华办公楼队伍

  法晚记者注意到,虽然这26地被曝光的“政府豪华办公楼”造型各异,造价也有差别,但突出气派等特点成了他们的共同特点和当地主政官员的“共同追求”,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不惜举债建造。

  如2004年末重庆市忠县黄金镇政府举债修建办公楼,花费了500多万元,建的镇政府外形酷似天安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花费3000万元仿照“美国白宫”建造了占地42亩的政府办公大楼。

  此外,浙江省长兴县政府办公楼,中间两幢大楼高15层,旁边两幢高7层,行政大楼前建有音乐喷泉和大剧院,被称为“世界第一县衙”。

  而国家级别贫困县,河南台前县、陕西省汉阴县、内蒙古宁城县、陕西省延川县也都建造了与实际级别严重不符的政府办公大楼。其中,陕西省汉阴县国土资源局的办公楼花费近千万元,内蒙古宁城县政府的办公大楼则造价约2亿。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权力不受监督的结果,有些政府先把自己搞舒服了,为自己服务。从职能上来讲,肯定是不应该的。

  当下的情况,不只是办公的楼房气派,设备也是气派,除了建设费用,日后的维护费用也很高,好多贫困县政府办公楼建得和白宫一样,这是很滑稽的。这就是在浪费公共资源。也有些规定明确了什么级别用多大面积,他们往往是超标,浪费了有限的公共资源,这些钱完全可以用于民生,最好的房子应该是学校、医院这些公共建筑。

  人民网评论称,政府大楼成了“玉宇琼楼”,起码有四重危害:一是靡费财政,挤占民生支出;二是挥霍权力公信,引发民怨沸反;三是张扬了“奇怪建筑”,宣扬权力美学;四是激化办公环境攀比之风,享乐主义安营扎寨。可以说,盲目追崇新建政府大楼成地标建筑,不仅是扭曲的价值观在作祟,更是财权滥用的铁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大楼成地标,应为权力之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