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延安搬迁户的新年新打算

24.02.2016  10:10

  去年以来,延安市通过整合捆绑项目资金,累计投入48.1亿元加大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力度,使5万户、17万多贫困群众住进了新房。新春之际,记者深入延安市延川县,走访搬迁户,看看他们在新年里有哪些新打算。

  正月里的陕北,新春气氛浓郁。元宵节前,我们来到延川县文安驿移民安置点,很快被红火热闹的秧歌队吸引。在秧歌队里,我们见到了年前刚刚搬进移民社区的贫困户任巧莲。任巧莲说,她家原来住在离安置点十几公里的大山深处,别说在广场上扭秧歌,平时连出行、吃水都难题,发展产业更是困难。任巧莲的丈夫丁建宏说,现在搬进新居,日子过得大不一样。

  任巧莲的丈夫丁建宏:搬到这新楼里比咱那个老地方各方面都好了,在老地方你还要弄柴、挑水,住到新楼里,水呢、柴呢都不弄了。

  做饭不用烧柴,取暖不再生火炉,现在搬进新居生活条件好了,可是收入从哪来?丁建宏说,在搬迁之前,县里在安置点周边配套建设了工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养殖产业园、文化产业园、商贸服务园五大园区。去年准备搬迁进社区时,就想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大棚,可是没有资金投入。

  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移民安置点丁建宏:(一座棚)投资十几万元,作为一个农民,本身是一个穷人,投资不起。

  移民搬迁住进新社区,如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随行的延川县扶贫办主任高焕武向我们介绍说,从去年开始县里就启动了产业扶贫工程,每年拿出3000万元财政资金,连续三年投入9000万元,给每个搬迁群众补贴2000元,扶持他们发展增收产业。

  延川县委常委副县长严明:就是你有发展苹果的特长就发展苹果,有养殖的特长就发展养殖,有种植蔬菜的特长就发展种植蔬菜,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眼下在丁建宏家的大棚里,反季节蔬菜长得旺盛。老丁介绍说,他家五口人,去年11月就拿到了一万元补贴款,今年春节前夕他家用其中的5000元承包了一座大棚,不到一个月毛收入就有两千多元,现在看来搬迁才是最好的出路。

  延川县文安驿移民安置点 丁建宏:农历的腊月二十,第一次西红柿刚上来就是(收入)几百元钱,大约就是五、六百,到现在毛收入两千来块钱。两千来块钱对有钱人来说不多,对我这个种地穷人来说就相当不少了,因为我在那个(老)村子种地的时候,一年才能收入几千块钱。

  延安市延川县扶贫办主任 高焕武:搬迁到安置点以后,不能说住下就行,就是不但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还要能致富,所以(发展)产业是咱移民搬迁的保障。

  延川县文安驿移民安置点 丁建宏:我准备一至两年,自己也发展大棚,所以说我这个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