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查扣12辆"滴滴专车" 乘客称遭绕路致价高

29.12.2014  10:46

 

有乘客反映自己乘坐滴滴专车遭遇绕路,导致价格差异

  25日晚间,上海市交委通报已查扣12辆滴滴专车,其中5辆车驾驶员被行政罚款各1万元,剩余7辆车尚在调查取证中。对此,滴滴方面昨天回应坚称滴滴专车的车辆不是“黑车”且可以保障安全。

 

交委称滴滴专车大多是黑车

 

          上海市交委表示,只要提供服务的车辆和驾驶员没有客运经营资质,都属非法客运行为,判断标准是看行驶证营运属性,还可以看企业登记,正规的租赁车在行业管理部门都有登记。上海市交委称,该市有36家正规租赁公司,但没有一家跟滴滴专车签订合作协议,因此滴滴专车里大多数车是没有营运资质的,就是俗称的“黑车”。专车存在偷税漏税问题,导致国家税收损失。


  除了扣车罚款外,上海市交委还计划按照8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和《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相关条款,对未遵守客运出租汽车调度服务规范、未提供相关驾驶员和车辆信息或者为不具备营运资格的驾驶员或者车辆提供召车信息的服务商,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北京等地加强或收紧专车监管


  目前市面上提供商务约租车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包括滴滴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AA租车、优步(Uber)等。在今年下半年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推出专车品牌进入约租车市场后,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收紧对专车的监管。


  资料显示,今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下发通知,严禁私家车用于汽车租赁企业经营,并且禁止汽车租赁公司配备代驾司机。11月,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执法人员分别查到两辆涉嫌非法运营的滴滴专车,并开出了首张“专车罚单”;一号专车也被开具一张非法运营的万元罚单,理由是该车辆无租赁备案、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12月24日,淄博交通运输局叫停了滴滴专车,称私家车、社会车辆等非正规出租车辆,通过打车软件从事出租客运均属非法行为。


  ■三问


  乘坐遇事故怎么办?


  上海交通部门有关负责人说,不具有营运资质的“专车”只有商业保险,没有客运保险,万一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乘客将面临理赔不足甚至无法得到赔偿。


  滴滴专车方面表示,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事故,如果是车辆责任,由租赁车公司及车辆保险来赔付;如果是驾驶员责任,由劳务公司来赔付。如果超出赔付范围和金额,由平台自有的“基金池”来赔付。


  为什么私家车乐于做“专车”?


  上海交通委道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马斐说,营运车辆的运营成本比非营运车辆要高很多,例如,营运性车辆每年年检一次,非营运性车辆目前是6年检一次;在交强险和第三方商业险方面,两类车辆也有很大区别。“营运资质不只是一张牌照,更是背后的配套管理。非营运车辆没有承担义务,却在四处接单,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专车模式处境如何?


  尽管上海等多地管理部门对“专车”出手,但也只针对非法营运车辆,并没有否定互联网租车这一商业模式创新。


  交通部11月份曾公开表态,“鼓励并规范出租汽车和汽车租赁服务模式创新,但也要杜绝侵害乘客利益和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非法营运。


  对此,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表示,目前市民交通出行,不仅高端个性化的出行需求远没有满足,有时连基本需求也没有满足。对于互联网专车项目,可以考虑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


  滴滴副总裁朱平豆也强调,上述情况并没有否认商务专车的模式。


  ■企业回应


  专车和“黑车”概念明显不同


  昨天,滴滴专车回应称,滴滴专车是移动出行的信息平台,只和依法运营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签约。“这和黑车是截然不同的。”滴滴坚称,在车型选择、司机考核、服务方式、收费标准还有保障体系方面,专车和黑车有明显差别。


  “专车属于汽车租赁公司,不在马路上巡游,只能通过电话或软件召车,提供点对点服务。是由企业自主运营,司机作为劳务公司员工,仅提供驾驶服务,交通部门负责发放营运证,并进行监管。”滴滴称。


  记者就此事询问一号专车、易到用车、AA租车等方面,官方答复与滴滴专车类似,平台对接的司机和车辆分别与劳务公司和租赁公司签约,并非私家车载客运营。


  不过,记者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发现,一些平台确实存在私家车载客的情况,但平台通过对司机和车辆的身份挂靠劳务公司和租赁公司以规避违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