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唱响最美“夕阳红”

03.12.2015  11:38

  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结合农村老龄化人口加快、空巢老人增多、养老难的实际,探索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试点,通过各级政府牵头搭台,让老人们生活上互相照料,生产上互相帮助,精神互相慰藉,在自我管理中完善自我服务。

  组建队伍搭平台

  巴南区开展的农村互助式养老由各村委会牵头,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把老年人组织起来,组建生活、生产帮扶小组和各类兴趣小组,为老年人搭起互助服务平台,让老年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按照这一思路,该区精心挑选了群众文娱活动基础好、基础设施好、村“两委”班子团结的惠民街道胜天村、东温泉镇东泉村进行试点。

  巴南区惠民街道副主任匡辉介绍,在巴南区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胜天村成立了互助养老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建立了7项管理制度,落实了场地,建成了活动室、休息室和图书室。活动室内有电视机、棋牌桌椅等,休息室内有床铺,悬挂了标志牌,制作了宣传栏,添置了活动设施,建立了包括“一册六簿”的60岁以上老人详细档案,确定了“一对一”“多帮一”的帮扶对象。还在每个社区设立了一个互助养老联系点,制定了联系点管理制度,添置了活动设施,一方面作为社区老人聊天谈心、娱乐休闲的场所,定期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另一方面宣传倡导敬老、爱老风尚,收集老人需求,通过老人间的帮扶和村级志愿服务队,开展走访看望、谈心交流、老人维权、帮助生产等服务。

  目前,胜天村共有老人695名,近一半属于空巢老人,其中还有失能老人115人、半失能老人143人,大都面临着生活无人照顾、情感无处交流、精神缺少安慰和精神文化生活空白等实际困难。在互助养老活动开展以后,他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变化。75岁的互助养老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泽万从村支部书记离任后,又主动负责村里老年人工作,为老人排忧解难,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在今年4月互助养老协会成立后,他的积极性更高了,经常深入各联系点,了解老年人情况,主动带领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服务。

  “谁都有老了、病了的时候,有了这项制度,相互帮助成为一种习惯,老年人也有了依靠,我们都愿意参加。”胜天村喜来乐联系点的老人杨泽模因病长期卧床,儿子又外出打工,老伴不仅要照顾孙女和孙子,还要做农活。今年9月,联系点的老人得知他家还有3亩地的红薯没有挖,便联系6名老人前往杨泽模家,将其地里的红薯全部挖出运回,还约定以后每隔一个月来帮他们一次。

  胜天村三社的邓兰辉等几位老人定期来到邓兰寿老人家中,帮病重的邓兰寿老人收拾院子、做饭洗碗。几位老人间的相互帮助,已持续了一个多月。胜天村支部书记雷刚说,通过开展互助养老,引导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失能老人,如今,该村数百名空巢老人基本实现“老有所依”。

  开展活动老人乐

  自从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活动以来,胜天村形成了“关爱老年群体,弘扬敬老新风”的良好氛围,不仅成立了组织,落实了场地等基础设施,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该村充分利用建好的文化广场和活动室,组织老年人开展跳健身舞、下棋等活动,让老人感到生活充实而又有意义。还利用协会组织调解一些老人的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和谐了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

  “天天乐”文艺活动队经常免费给村民演出,表演的形式有快板、印度舞、地方戏等,极大地丰富了老人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天晚上都组织百位老人到广场跳舞,既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又锻炼了身体。每周六还组织老人到协会集中活动,学习时事政治、自我保健常识及娱乐活动。

  在农村互助养老试点中,巴南区还引入了专业社工资源和老年大学资源。利用社工的专业优势,开展老年人需求调查、精神慰藉、社会交往、本土社工培养等,提高互助养老的质量;利用老年大学的教育资源,开展科普讲座和文艺培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农村互助式养老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孝老敬老亲老的风气,在试点村营造出在家孝老、出门亲邻、和睦友善的社会新风尚,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更高、亲和力更强,农村老人也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