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力量纷纷投入 养老服务特色纷呈

21.01.2015  13:00

  刘宏凯老人入住龙山老年养护中心不久,便迎来了他的100岁的生日。中心专门为他举办了生日庆典,还上了当地都市报刊的新闻头条。

  刘老的6 个子女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生活。事业有成的子女在大城市为刘老找的养老机构条件都挺好的,可他年年都要求回重庆。去年,刘老的儿孙一行十多人回重庆考察养老机构,相中了渝北区龙山老年养护中心。该中心前身是一所武术学校,虽处闹市,却环境雅静。由学校和福建商人合资兴办,去年6 月投入使用,收费在2000 元-4000元之间,在重庆算中高档养老机构。

  回重庆养老是情感归属,到重庆养老也是不错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仅主城养老机构就已接纳了数百名外地老人养老。

  目前,重庆市各种社会力量纷纷投入养老服务业,形成多头并举、特色纷呈的局面。1000 多家养老机构覆盖城乡,已初步建成统筹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了体验重庆的养老特色,日前,记者探访了两家养老机构。

  公办机构——“长寿岛”打造国家级示范养老院

  花溪河是巴南境内一条较大的长江支流,蜿蜒的花溪河在道角来了一个几乎360 度的大回旋,勾勒出一个近2 平方公里的小岛。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该院是市民政局直属的一所综合社会福利机构,始建于1942 年。1975 年改名为“ 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2010 年,民政部和重庆市政府《共建统筹城乡民政事业发展示范区合作备忘录》中,提出把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养老院。项目总建筑面积6.8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4 亿元。于2011 年动工建设,共改建、扩建十栋建筑,分两期建设,于2014 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福利院分为颐养区、失能失智区、医疗康复区、其他功能配套用房,并设有多功能会议室和演出厅、培训中心、工娱疗活动室、食堂等配套实施,可容纳1600 余名老人同时入住,是一所集医疗、护理、康复、颐养、娱乐为一体,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家级示范养老院。

  该院四周被花溪河水包围。主要承担全市城镇“三无”老人和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收养,为他们提供休养、护理、医疗、康复、社工服务等,管理理念、护理质量等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据该院院长杨胜普介绍,下一步院里将以建设国家级示范养老机构为总任务,坚持以老人需求为中心,丰富服务内容,改革体制机制,探索完善以“医疗、供养、护理和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3+1”四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力争通过3 年的努力,实现理念示范、文化示范、管理示范、服务示范、设施示范的目标和建成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文化公园。

  社工机构——“暖洋洋”贴心服务温暖老人心

  日前,在江北区大石坝街道暖洋洋居家促进中心形体训练室,记者见到30 多位老人正在练习舞蹈。训练室按照专业的舞蹈训练场地设计布置,三面安装了反照玻璃,各种设施设备齐全,老人们成立了10 多个舞蹈兴趣小组,定期分别在这里训练娱乐。

  因一家大型石油钻探公司不仅总部设在那里,而且大量退休职工也在此聚集,加剧了大石坝街道的养老压力。2013 年底,街道投入数百万元,将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的行政办公大楼改建成居家服务中心大楼,并配齐设备。暖洋洋居家促进中心就在这里成立了。

  作为一个社工机构,中心按年龄、家庭结构、生活状况分门别类为辖区14273 名60 岁以上老人建立了档案。还针对800 多户空巢、失独、特困老人家庭,建立“一键乐”信息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家政、电器维修、洗衣等服务,平台已录入85%的老人信息。中心以协议方式明确服务项目、服务产品质量和价格,目前已签约后援单位20 余家,为老人提供服务1600 多人次。

  为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的服务目标,中心开设了大石坝老年大学分校;引进区文化馆培训班,定期举办书画摄影交流会;开设了“ 膳食”养生菜制作、“ 银色课堂”培训讲堂,并建立了开展各项活动的长效机制,打造出一些有影响的活动品牌。一年来,到中心参加各种活动的老人突破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