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就是防患于未然

13.05.2015  11:03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7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 科学减灾依法应对”,5月11日-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11 日下午,民政部副部长、国家减灾委秘书长窦玉沛做客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广大网友进行了交流。

  主持人:国际上有国际减灾日,我们国家是2009 年开始,到今年是第7 个年头,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

  窦玉沛:这个问题应该从2008 年汶川大地震说起。2008年汶川那次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次地震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除唐山大地震,这次是死亡人员最多的。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很多提案议案和建议,都建议以“5·12”汶川大地震为契机,设立一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组织各方面专家和代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论证,认为通过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能够起到前事不忘、警钟长鸣,同时凝聚民族情感,增强全社会对于防灾减灾的共识,唤起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包括基层干部以及社区、全民对于防灾减灾重要性的认识。所以,设立防灾减灾日是非常必要的。2009 年3 月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对外公布,今后每年的5 月12 日作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针对“ 防灾减灾日对于老百姓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我想每到防灾减灾日,各级政府都在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还在开展防灾减灾方面的各种科学研究,组织防灾减灾各方面应急演练。同时,还开展对各种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我想这些本身都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但作为老百姓,广泛学习、宣传、普及防灾减灾方面的科技知识,一些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大家也都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防灾减灾日,我们推动防灾减灾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行广泛的宣传,大家都能够拿出一些时间,掌握一些防灾减灾自救避险和互救的知识,这样在灾害发生时就能够有备无患,从而让我们实现人人平安、家家幸福的目标。

  主持人:在中国,老百姓对防灾减灾的意识和知识还不是特别多的情况下,防灾减灾日就显得尤为重要。4 月25 日尼泊尔地震发生后,我国西藏部分地区也遭到重创,请问这样突发的灾情我们会立即启动怎样的救灾机制?

  窦玉沛:这样一次地震在“5·12”之前发生,也再次警示我们防灾减灾是非常重要的。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立即和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对做好抗震救灾,特别是抢救被困群众,做好群众的安置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王勇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部署,对于如何支持西藏做好抗震救灾工作都提出具体要求。国务院立即派出由民政、发改、财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住建、卫计、地震8部门组成的国务院救灾工作组,由我带队,紧急赶赴灾区。

  在地震发生后,民政部立即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第二天,也就是4 月26 日,根据灾情的发展和西藏的特殊情况,将应急响应等级提升到三级。与此同时,国家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国务院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向灾区提供了大量援助和支持。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按照新的救灾机制,中央统筹协调,以灾区受灾地的党委政府为主,所以西藏自治区在第一时间就启动自治区二级救灾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开展了受灾群众的搜救、转移安置,第一时间抢通保通交通运输的道路,因为抢险救援、救灾物资、伤员运送,交通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时间抢修电力、供水和通信方面的设施,使救灾工作高效、有序。目前,抢险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现在转入到过渡性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

  主持人:您带领着国务院救灾工作组到达灾区,请把您的见闻和感受在这里跟我们分享一下。

  窦玉沛: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8 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由我带队到灾区去。4 月26 日17 点,国务院提出这方面的要求,由民政部通知这8 个部门。当时我还担心能不能聚齐,因为通知后,各部委还要安排,但是到19 点多,这些部委的相关同志都赶到机场,所以我们连夜赶到灾区,这应急响应和集合我认为是非常高效的。到达灾区后,我们深入到灾情最严重的聂拉木、吉隆、定日等地,这些地方大多数都是海拔4000 多米,最高我们到达海拔5300 多米的地方。

  国务院各部门的同志克服了高原缺氧和不适反应,都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更让我感动的还是灾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解放军、武警和公安干警,他们确实克服高原缺氧、天气寒冷、交通不便等问题,第一时间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组织群众转移,抢修损毁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基层干部还有驻村、驻寺的干部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组织群众转移,组织群众妥善安置,使群众有了主心骨。

  再有,我们在抢修道路的现场、在转移群众的车队、在搭建帐篷的现场,到处都能看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官兵,他们都冲在一线,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你让我谈感受,我觉得可能我们要进行一些总结,你会发现很多可歌可泣、感人的故事。我在离开灾区的时候,我想起了一首唐代诗人岑参的诗,我把这首诗献给工作组的同志,献给在西藏支援灾区建设和救灾的同志们,也献给社会力量、爱心人士、到达现场的志愿者们。“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当时我改了一个字:“万里奉国事”,这首诗代表了我们当时的感受。

  这次地震有很多特点,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员死亡少,到目前死亡26 人,失踪3 人,但是民房倒塌非常多,我觉得从一少一多这个特点来看我们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人员伤亡少,地震发生在下午2 点,人大多数都出去干活了,再加上西藏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这是一个客观的原因。但是灾害发生后,西藏自治区第一时间就组织抢救、转移、安置群众,让群众离开危房,这是第一时间做到的。

  再一个,自治区政府要求强制受灾群众不能回到房间里去,要住在帐篷里,避免了随后又发生两次七级以上地震的人员伤亡,这样大大减少了灾害损失。所以,我们说在灾害发生前我们进行防灾减灾的教育,使人们有这样的意识和理念,在灾害发生后体现生命至上,抢救、转移、安置,群众进行自救、互救,有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到灾情稳定后后,我们还要坚持做好防范次生灾害,这方面采取坚决措施,这样就大大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我们防灾减灾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多,民房倒塌多,我们到的几个村都是成片坍塌,西藏的民房大部分是土石结构的,墙体疏松,在这种情况下,地震一晃房屋立马就倒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今后在民房建筑中一定要提高防灾减灾方面的意识,要提高防灾减灾方面的标准,大家在盖房子的时候也要舍得在这方面的投入,提高抗震,包括抗击洪水和泥石流的标准。有时候大家盖房很注重装修,看着很豪华,但是抗震性能不高。今后要实现安居乐业,就要在建房时强化这样的意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我们有救灾应急响应机制,同时要提高科技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在防灾减灾科技应用方面,国家减灾委专门设立专家委员会,专门研究防灾减灾领域科学研究、科学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的运用。比如说地震是下午2 点多发生的,在夜间3 点多钟,专家委的一位专家就对地震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作出初步评估。他当时预测尼泊尔死亡要在1 万人以内,现在都达到7000 多人,还在增加。我当时问他,我说西藏有可能死亡多少人?他说可能不会超过50 人。他为什么得出这样一个预判或者初步评估,他用我们现在掌握的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运用灾害评估的相关模型和方法,经过初步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以上初步的评估结果。现在看来,还比较符合实际。

  另外,在救灾指挥体系方面,通信、交通等一系列方面都离不开科学。为什么决定启动四级,后来提升到三级,很多都是通过第一时间的预判作出的,同时这些预判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灾情稳定后,我们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又启动了灾害损失评估,由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和地震局负责,具体评估工作由专家组进行评估。目前,专家组已经赶到灾区,对灾害的评估涉及损失的范围有多大,灾害造成的实物损毁

  量,以及直接经济损失是多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评估也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数据和他们自身实地调查的数据,加上经验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然后再通过广泛的论证和征求意见,最后得出评估的结论。

  网友:现在经济发展快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好了,但还是有很多自然灾害突然而至,这几年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什么特点?

  窦玉沛:很多民众都有类似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大家会更加关注身边的灾害风险。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经常说,中国在自然灾害方面,具有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几个显著的特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们国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将会进一步增大。降水分布不均衡,还有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洪水、旱灾、高温、低温雨雪冰冻、森林草原火灾,还有农林病虫害等灾害可能增多,出现超强台风、强台风以及风暴潮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防范任务更加繁重,城市内涝问题也时有发生。

  另外,随着地球地壳运动的变化,目前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并处于地震多发时期,地震灾害的风险大幅增加,比如说这次的尼泊尔8.1 级地震。总体来看,我们国家减灾救灾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希望大家对这方面给予更大关注。

  网友:现在老百姓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有没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呢?

  窦玉沛:这位网友问的这个问题正是防灾减灾日重点关注的问题。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普及自然灾害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等技能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其中,我想比较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的科普宣传教育。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这次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要把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宣传普及自然灾害防范和自救互救知识。具体来说,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大家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如何迅速作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

  广大城乡社区要根据当地灾害特点,排查摸清当地的灾害风险隐患,制订和完善社区、农村、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同时,要通过有关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所属网站上开辟专栏,或者专题,大力介绍普及这些自然灾害应急知识,从不同层面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宣传的力度。

  网友:2014年的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2013 年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而今年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请问窦部长,“科学减灾依法应对”的内涵是什么?

  窦玉沛:科学减灾,我们说就是要养成科学思维,科学分析和科学研究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推进决策科学化,同时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支撑作用,加大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力度,提升综合减灾水平和全民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能力。

  在近年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我们救灾工作者越来越感受到科技发展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整个防灾减灾科技涉及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及应用,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民政部注重加强减灾救灾业务支撑平台建设,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建立重特大自然灾害实物量监测业务体系,不断提升应急保障和科技支撑能力。

  从汶川地震以来,几次大的灾害,包括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以及四川芦山地震等,都很好地运用了这些平台和技术,对灾害损失进行了较为客观地评估,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说的依法应对,就是要树立法治思维,不断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普及防灾减灾法律知识,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我感到,我们要围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预防、应急响应和紧急救援,以及生活救助、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水平。另外,我们还要不断健全完善有关防灾减灾工作预案、规程、标准等,及时将工作中的成功举措规范化、制度化,为高效开展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网友:自然灾害说发生就发生,还躲不过,所以灾难预警、演练很重要。窦部长,咱们政府在灾难预警、风险排查方面有什么强制性的措施吗?尤其是防灾减灾演练,今年的“防灾减灾日”有什么具体打算?这种演练,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窦玉沛:围绕今年的主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其中中央层面将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活动。上周,我们在北京举办了第六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0多人参加,我们分析了当前防灾减灾形势,共同研究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举措,以及交流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成果,还分享了防灾减灾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专家学者们探讨了今后我国防灾减灾的政策建议。

  地方层面,据我了解,也都将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毫无疑问,防灾减灾演练是重头戏。比如说,北京市今天上午在房山区长沟镇沿村,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个2011 年洪涝灾害的重灾区,举行了洪涝背景下的应急救助演练和防灾减灾知识社区大讲堂启动仪式。还有不少省份,都将根据本地自然灾害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演练活动。所以说,让群众参与演练十分重要。今年4 月,我到河北张家口的一所小学、山西大同的一所中学,参观了他们的应急演练,从广播发出警报,到几千名学生,还有附近群众很顺利地撤离到大操场上,我看了一下时间,只用了50 多秒,不到一分钟,这个如果没有平时的演练是不可能的。

  通过防灾减灾演练,使参与的公众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掌握避险和逃生等基本技能,提高公众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网友:明天就是汶川地震7 周年纪念日,又是第7 个防灾减灾日,窦部长,请问您现在最想表达的迫切愿望是什么?

  窦玉沛:正如我刚才所说的,这个防灾减灾日设立的目的,就是以汶川特大地震为警示,既可以体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钟长鸣,也有利于凝聚全民情感,并且增强全民认同,一起来开展全民防灾减灾工作。我很希望通过开展这些防灾减灾活动,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更多关注、更多参与,还有更多支持,进一步推动全民学习和应用各种知识,推动大家掌握避灾自救和互救技能,全面提高各级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现在,大家在保健、娱乐等方面比较乐于投入,我衷心希望大家也在学习减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这些方面舍得一点投入、舍得花一点时间,我想,这是一件成本很低、有备无患,同时关键时刻用得上的大事情。

  今后,我们也将通过编制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提升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深化防灾减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快转变减灾救灾事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陕西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陕西新闻
黄河保护法通过 保护“母亲河”有法可依
  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李京泽 梁晓陕西新闻
今年我省成功应对17轮强降雨实现安全度汛
  记者10月27日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今年汛期,陕西新闻
“监管+”为食品生产企业纾困解难
  10月24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陕西新闻
西安:不会全市静默 只对有风险区域管控
  中新网西安10月20日电 (记者 梅镱泷)记者陕西新闻
超九成受访青年相信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更好
  全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