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生态立县激发“美丽效应”
本报记者 乔晋 赵岩 张鑫
“把资源禀赋的边际效应还给群众,把生态改善的永久红利留给子孙。”这是前不久记者在陇县采访时,县委书记杜长生说的一句话。
以“大美关山”闻名省内外的陇县,生态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2009年就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今年初,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提出“生态立县”战略,通过实施以生态产业为龙头、生态旅游为重点、城乡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路网为纽带的“八大”生态工程,给县域环境面貌、产业结构优化及城乡文化建设等方面带来深刻转变,“美丽陇州”的正向效应正在关山脚下、千河之畔释放。
“小核桃”“大乳都”书写生态产业绿色文章
乳品、核桃、烟叶和辣椒是陇县“四大名品”,这也成了陇县实施生态农业的重要依托。
河北镇是陇县的“核桃重镇”,号称“陕西核桃第一镇”。据镇党委书记张向河介绍,以前在当地人的眼里,核桃就只是核桃,自个儿种了采、采了卖,算的是一本“小账”。“如今,咱要靠这核桃让外面的人停下来观赏、住下来采摘、带回去品尝,顺便再看看梯田、日出,体验下农家社火,这‘小账’就变成了‘大账’”。
将核桃“小账”变“大账”,正是陇县实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重要一环。核桃是陇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列全省第二,有“中国核桃之乡”、“国家级绿色核桃标准化示范区”的美称。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核桃栽种面积52.96万亩,年产量超过8000吨,促进农民增收达2亿元,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20%。这两年,县里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小核桃承载起了大使命,由数量扩张开始向质量提升转变,继而深度开发,从单一的食品向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工艺品等多功能延伸。按照县里的想法,核桃既是一项产业,也是一道景观,更是能够代表“美丽陇州”的绿色健康品牌。而这也是陇县发展包括蔬果、烟叶等在内的复合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路径。目前全县已有绿色苹果基地认证2万亩,建成6个国家级无公害基地和3个省级农业园区,实现了现代农业与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
如果说小小核桃撬动了生态农业的大文章,那么建设“西部乳都”就是陇县依靠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工业的又一力作。陇县拥有65万亩优质草地、20万亩高蛋白玉米和紫花苜蓿,发展以畜牧奶业为基础的生态工业,可以说是一条看得准、走得稳、做得实的路子。今年,县里抓住被确定为全省奶山羊基地县这个机遇,将建设优质奶源、良种繁育、饲草种植和生产加工四大基地统筹推进,初步建成15个存栏1000只以上的奶山羊养殖场、30个家庭牧场,使奶畜产业在逆势中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奶牛存栏6万头,奶羊存栏9.2万只,均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东南镇记者看到,总投资3.2亿元、集光伏发电、清洁能源、循环发展为一体的“飞鹤”4万只奶山羊场基地颇具规模,首批1125只关中奶山羊住进了现代化的“新居”。紧邻的陕西和氏乳业公司,投资10亿元的7万吨羊乳粉智能生产线也即将建成。县里的同志介绍说,到“十三五”末,陇县奶山羊存栏要达到30万只,奶畜全产业链产值可达到100亿元。而李家河、窑岭子两个太阳能光伏发电,关山、丰台山两个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将为陇县生态能源产业的发展打开一扇新的“绿色之窗”。
“做生态,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显性效果,但把生态这本账算清了,发展的成效只是个时间问题。”杜长生说。
“关山”成为生态旅游的最好代言
关山牧场声名远扬,是陇县乃至宝鸡旅游的一张名片。然而,受交通、食宿等条件制约,景区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游客接待能力,都远远赶不上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曾经,暑假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却因寻不到足够住处抱憾离去。
“关山是牧场,关山又不仅仅是牧场;要把关山整体的开发当成一盘大棋来下,把全县当成一个大景区来打造。”陇县县长赵甲宏的这番话,也是该县以全新思路发展生态旅游的最好注解。
为了使生态旅游这张牌叫得更响,陇县从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旅游环境的综合整治到配套设施的延伸跟进,精心谋划,动作频频。2015年7月3日,全长15.1公里的关山草原快速旅游干线通车,从县城到景区原本1小时10分钟的车程缩短至40分钟。而位于草原核心景区的“古帐营”,仿秦时军帐风格建成,不仅缓解了景区住宿难题,更成为一道风景,让游客在饱览关山草原秀美风光的同时,还可体验一番独特的历史地域文化。
从县城驱车通往关山牧场,百里公路沿线霜染层林,美不胜收。有人说,将这里称作“中国最美公路”一点都不为过。随着明年6月多条新修精品旅游线路的开通,这里的美景也将为更多的游客所饱览。据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方斌介绍,正在建设中的关山风情小镇,将使景区单日住宿就餐接待量扩容至5000人次。而同样是明年6月投入使用的关山游客服务中心,将集景点售票、导游服务、集散换乘、休闲购物、监控监管于一体,年可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服务功能得到大大提升。这片素有“皇家牧场”之称的中国西部内陆唯一高山草甸,如一块巨大的天然绿色屏障,涵育了陇县的生态环境,更成为陇县生态旅游的最好代言。
眼下,县里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一批旅游项目和景区建设。用不了多久,一个以“大美关山”为代表、包含了神奇龙门、寻根秦源、陇州社火和固关少数民族村寨等在内,集自然、民俗、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大格局将在全县逐步形成。届时,“美丽陇州”的山水人文不仅令外来游客流连忘返,更将成为陇县人民世代永久的记忆。
“雅村”呈现生态人居的美丽图景
冬日的陇县颇具寒意,然而从县城到镇村,所到之处依然不乏绿意生机,河北镇的核桃林,天城镇的柿子树……处处成景,各具特色。这是陇县精心打造生态路网景观的真实写照,也是重点实施生态屏障建设、做优城乡生态环境、“有序实现休养生态”行动计划的现实回报。尤其是在全县158个行政村推进的“生态雅村”建设,把村庄作为景点来打造,涌现出一批外观秀美、人际和谐、特色鲜明的生态示范村镇,成为建设生态陇州的美丽缩影。
走进东风镇上凉泉村,眼前是平阔的广场、整洁的街道和颇具陇州建筑风格的文化长廊,几位老人正围在水池边看鱼儿嬉戏,孩子们在大树下追逐。老人们说,以前这一片地就是个“堆柴草的烂场场”,如今不仅修成了“风景区”,还建起了活动室、幼儿园,和城里人住的没啥两样。
优美的环境,也让人与环境形成了良性互动,尤其在各乡村开展的以“忠孝、诚信、仁义、正气、明理”为内容的“五星”评选活动,作为陇县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更成为构筑乡村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有形推动力。
“我们要以‘陇县方式’,让生态立县的愿景一点一点变现。”采访中赵甲宏县长这样告诉记者。
锲而不舍的努力,让陇县的城乡生态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景观水面达到80万平方米。随着“一河两岸五区”的城、林、山、水一体化开发,一个“林中建城、山水绕城”的现代生态新陇州将逐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