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通职院:立足西部 围绕交通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09.2017  17:18
            春秋代序,严谨求实传薪火;九畹滋兰,勤奋创新绘华章。肇始于1952年的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建校65周年华诞。六十五年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训,立足三秦,扎根西部,服务交通,培育形成了“吃苦实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图强创新”的陕西交院“铺路石精神”,为我国特别是西部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六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今天的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以陕西省“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向着创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的目标奋力前行。
坎坷起步迎挑战  抢抓机遇促发展               1952年,在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刚刚拉开序幕,亟需大量交通专业技术干部的时候,陕西交院的前身陕西省人民政府交通厅干部训练班应运而生。创办之初,校址位于西安市化觉巷原省干校第八班旧址,仅有教室和宿舍10余间,教师除1名专职干部外均由交通厅抽调技术干部兼任。1953年,根据省政府安排,学校迁至西安市西举院巷,拥有了相对独立的校址。1955年,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接近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以及交通技术人才需求量日益扩大,省交通厅决定学校迁建至西安市自强路,并先后把交通部北京干校的统计训练班、省运输局的司机训练班并入学校,奠定了学校道桥、汽车、交通会计等专业的发展基础。1956年,在我国著名爱国将领、横山起义的发起者、时任省交通厅领导的胡景铎同志筹划推动下,干部训练班正式改建为陕西省交通学校。

1957年的陕西省交通学校(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教学楼
              1956年到1973年,学校的发展在曲折中前进,期间因历史原因两次“放长假”、两易学校名,并最终在1973年被迫停办。1979年,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学校恢复办学。1998年,学校文景校区在西安经开区破土动工,各类教学设施拔地而起,使学校在全省中专学校中率先拥有了新校区。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2011年,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学院由省交通运输厅划转省教育厅管理,并实行“两厅共建”机制,在陕西省开创了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单位共建高职院校的先河。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夺得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营销赛项国家一等奖

建校以来,学院培养的6万余名校友,遍布全国尤其是陕西交通战线。从新中国成立后陕西援建青藏公路的物资运输,到支援宝成铁路项目而进行的佛坪林区道路工程建设;从世界第一座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到中国公路桥梁工程第一次应用射水沉桩法建设的咸阳渭河大桥;从亚洲第一高墩三水河特大桥规划建设,到国产解放牌汽车第一次行驶在三秦大地;从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项目,到中国西部第一条高速公路西临项目;从西安地铁第一条运营线路作业现场,到陕西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一线……都留下了陕西交院人奋斗的身影,谱写了气壮山河的交通建设者之歌,成就了陕西交院“中国西部交通建设、管理和服务人才摇篮”的美誉。

突出交通办学特色  提升专业内涵品质               近年来,学院根据国家和陕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所形成的人才需求,按照“围绕交通行业办专业,围绕学生就业强专业”的思路,通过“强化优势专业创品牌、改造老专业提质量、拓展新专业提品质”等举措,不断推动专业设置与交通运输行业工作岗位“无缝对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交通办学特色,强化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道桥与铁道工程技术、汽车技术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经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群。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张鹏教授在指导学生使用RTK专业设备

            在重点建设专业(群)实施以“能力为本、企业参与、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为特征和“工学五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个对接”,形成了“双元三能实践育人,双核四驱内涵发展”等专业建设特色,实现了学生首岗竞争力与职业生涯发展潜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目前,学院开设的42个全日制专业基本对应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各工种,其中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1个专业获交通运输部专项资金支持,4个专业进入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个专业进入陕西“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计划。新增国家规划教材3部、央财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重点专业4个、省重点实训基地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院校,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陕西省“大交通、大运输、大物流”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近年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建改融”三驱并进,持续用力做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建”,自筹资金1.98亿元建成了综合实训楼,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为该院持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奠定了基础;二是“改”,紧跟交通运输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发展,及时对实践基地进行改造,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本专业领域最先进的设备仪器操作技能,避免学与用的脱节;三是“融”,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中厂”融合,建立了监理公司、检测中心、驾驶学校、培训中心等,对外是企业,对内是为师生提供真实工作条件的实训基地。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学生在实训课上调试车载控制系统
              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实践育人能力。有针对性地为每位教师制定个人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引导广大教师从重视取得“双师”资格向提升“双师”素质转变,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活动,派出50余名教师到国外培训。破除理论教学师资和实践教学师资间的政策壁垒,岗位竞聘优先聘用有行业、企业锻炼背景或实践指导经验的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教师工作待遇,形成教师“热爱实践教学、献身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             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实践育人规范化水平。先后制订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规范》《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细则》等40余项规范制度,购置了“学生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系统”“教师实践锻炼监测系统”,实现对学生社会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实时动态管理,形成了“12345”实践育人管理工作模式。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0个、省级奖项75个,学院成为教育部“中德汽车机电职教合作项目”西北地区唯一项目院校、国家汽车检测与维修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厚植持续发展优势

            近年来,学院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牢固树立以“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服务意识”为中心的师德建设理念,并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机构和“教师发展中心”,分解各层面师德建设工作任务,确保师德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把师德建设与教职工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增强教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觉性,为教职工全面发展创设良好外部环境。引导广大教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继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弘扬乐教爱生的敬业精神、强化“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营造“热心爱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的良好氛围。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每年举办教育教学和辅导员技能大赛强师德提能力
              坚持把师德培育作为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把“节点型”和“常态型”师德培训相结合。建立了教学、科研、管理和综合等4类师德评价体系,以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估、监控、测评指标,推进师德建设活动,有力增强了师德建设针对性,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良性循环机制和长效机制。             注重榜样引领作用,在教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对涌现出的优秀教师进行隆重表彰,并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网络电视等校园媒体对师德典型进行重点宣传,褒扬高尚师德,宣传先进典型,树立师德模范,引领教师成长,切实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共培育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以上教学名师6人和各级各类师德模范、师德标兵40余人。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集团化办学成效明显

            在陕西省教育厅、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学院以落实“两厅”共建机制为契机,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整合资源、对接产业、服务交通”的思路,以陕西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以合作发展和合作育人为目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集团办学模式。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合作企业技师指导下使用地质雷达

            该院牵头成立了陕西交通物流职教集团及集团理事会,并在理事会下设秘书处、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在各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各合作企业设立校企合作联络工作站,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院主体、企业参与的“政行校企”协同创新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在该院专业设置、服务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工作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与学院一同搭建教学、育人、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开放育人平台,建立合作育人机制、产学结合发展机制和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学院与企业联合建立“教师学生到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双向交流机制和学生就业合作机制等,形成了合作内容全方位、合作环节全过程、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层次高水平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了校企双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成员单位达400余家。学院先后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陕西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单位。
大力推进“三个到位”  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到位。实行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纳入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构建就业指导课、职场人物访谈、就业基地共建、就业形势报告会“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定期联络用人单位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系、寄发信函等多种途径,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向各用人单位介绍办学情况和人才培养工作。年均举办校园专场招聘160余场,60%以上应届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实现就业。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赛代训提高学生技能助推高质量就业
              坚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认识到位。坚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动摇,把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先后完成4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600余门课程标准编制工作,构建了厚德笃学的理念文化、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高雅文明的精神文化、交通特色鲜明的环境文化等文化育人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毕业生因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发展后劲足而广受用人单位欢迎,成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典范。学院在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验收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优秀”称号,跻身陕西高职教育“第一方阵”。2016年,在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学院被确定为“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等13个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和“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等40余项建设任务承担单位,学院已经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             坚持政校企三方协同创新作用发挥到位。以推进陕西省交通物流职教集团实质运行为抓手,实行“政校企三方合作、行业与院校协同育人”方略,与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陕西高速公路建设集团、陕西交通建设集团、陕西铁路集团、陕西交建集团、陕西路桥集团、陕西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公路研究院、中交集团、中铁集团、西安地铁、一汽大众汽车、奔驰汽车等350多家行业企业,围绕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了毕业生“不出校门被预订、顶岗实习即就业”的良好就业格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获得“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殊荣。
立足交通行业需求     服务区域社会发展

            近年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交通运输行业需求,持续增强教职工开展社会服务的技术积累能力。近五来,教职工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9项,合同金额500余万元,取得专利17项,发表论文1036篇,主(参)编教材190部,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获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在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培训的西藏自治区公路建设管理人员
              2012年以来,学院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建成了交通行业干部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基地、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2个基地及陕西省交通行业职业资格考试与技能鉴定中心、陕西交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陕西交通教育研究与协作中心等3个中心,面向陕西及周边省份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完成行业职工培训56424人次,继续教育培训4393人,中职师资培训786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82人次。完成各类职业资格鉴定17031人次、技能鉴定5658人次。承担了富县至宜川、安康至白河、安康至平利、铜川至黄陵等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及延安延河大桥、210国道改扩建等工程项目监理和设计任务,社会服务能力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获得“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等荣誉。             展望未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理念,按照陕西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打造“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总体部署,狠抓“十三五”发展规划落实,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坚持深化改革促创新不动摇,坚持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不动摇,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动摇,坚持提升内涵发展品质不动摇,全力推进招生就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综合改革、卓越师资培育、办学承载能力提升、智慧校园创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交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十大工程设,早日把学院设成为全省一流、西部领先、全国知名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交通特色鲜明的优质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