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阴 一口老腔吼尽千古红尘事

19.04.2016  08:12

  老腔也不缺惆怅,曾几何时,班社解体,演出中断,没人传承。

  恐怕没人能讲得清为什么,老腔这种发自久远时空土得掉渣的绝响,偏偏就是能和潜藏在当代人意识底层的某根神经元产生奇妙而强烈地共振。

  老腔

  “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大小儿郎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还记得在电影院里看《白鹿原》到时候,看到这一段老腔,当时我就被震住了,正在捏爆米花的手也悬在半空,许久没有落下。

  后来在电影论坛的影评里,看到有人写到——“靠着月琴、胡琴、自制的梆子、钟铃甚至还有一张长条凳和那几句包裹着千军万马的唱词,听的人从心底热血沸腾,真他妈的烈。”更有人感叹,老腔的演出犹如“秦军复活”,让人想起“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按说老腔的唱段可都是纯正的关中东府口音,普通人能听懂的唱词屈指可数,但这种发自久远时空土得掉渣的绝响,偏偏就是能和潜藏在当代人意识底层的某根神经元产生奇妙而强烈地共振。

  老腔

  2000多年前有这么一个地方,南倚西岳华山,北临渭河,西通长安,东接黄渭洛三河交汇处,南靠西汉京师粮仓。彼时漕运繁忙,船工云集,逆水行舟运粮时免不了要光膀赤脚的纤夫拉纤曳船,一人起头喊号子,众人跟着一起喊,号子声此起彼伏,形成了独有的“拉坡调”,再夹以船工用篙击打船板的声响。天长日久,黄河岸边于是演变出一种独特的戏种——老腔。

  说起来老腔其实是一种很小的戏种,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寥寥数人便可演出一场场令人荡气回肠的戏来。场面虽小,气场却十足饱满,正所谓“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当苍劲的老腔响起,似乎让人看到了古战场上的长枪大戟、刀光剑影,忽而人欢马叫、气吞山河,忽而鸣金收兵、四顾苍茫,陕人的刚强性格、雄强心态跃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