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两会”观察2 陕西治水 有了蓝本

25.01.2016  13:24
      水环境质量好坏,事关百姓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我省能否全面够格步入小康社会。《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要根据三大区域地理特征,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2016年年内要全部取缔污染严重的10类小企业和3类生产项目,确保到2020年地表水质优良比例长江流域达到100%、黄河流域达到56%以上。

      善治秦者先治水。
 
        2015年12月30日,陕西省政府印发《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称陕西“水十条”),当日,省长娄勤俭与环境保护部签订《陕西省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自此,陕西治水开启新篇章。 
        《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总体思路是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南防北控、中部提升、节水循环、优化空间、底线保障”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水、系统治水、创新治水、全民治水,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防治机制。主要特点是目标制定指标化,方案编制特色化,任务落实清单化,控制管理单元化,方案推进系统化。 
        1 因地制宜 
        陕西以秦岭为界,北属黄河水系,南属长江水系。全省因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原因划分为三大板块:陕北、关中、陕南,各区域水资源状况及水环境质量差异明显。陕西“水十条”以国家“水十条”的目标指标为导向,充分结合地方特色把脉治水的关键和重点,按照“南防北控、中部提升、节水循环、优化空间、底线保障”原则,统筹推进全省水污染治理。 
        一是巩固提高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效,打造关中生态长廊。近年来,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试点先行并日臻成熟的流域水污染补偿机制、省界流域补偿机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铁腕治污、铁面执法等措施实现渭河三年“变清”的成效令人振奋。陕西“水十条”将把渭河流域的治理重点倾向污染较重的支流、干渠,并大力推进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湿地建设,坚持生态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重,巩固提高现有水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渭河、景观渭河、安澜渭河,提升陕西中部水环境质量水平。 
        二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攻坚陕北治水重任。以能源开发为重点的陕北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同时受空间小、压力大、风险大等因素的影响,水环境管理压力极大,水污染形势亟待改善。陕西“水十条”以渭河治理经验为基础,针对陕北行业分布,细化环境准入政策,严格兰炭、煤气制甲醇和煤焦油加工等重污染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以水环境风险防控为陕北治水的核心与重点。 
        三是加固保护屏障,保障南水北调水源水质安全。位于陕南的汉丹江流域水质多年保持优良,肩负国家南水北调的重任。陕西“水十条”在国家取缔“十小”企业的基础上,增加了皂素、冶金和果汁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小企业的取缔任务,并在汉丹江流域逐步实施水环境污染考核补偿,充分保障陕南水质安全。 
        2 务实求细 
        陕西“水十条”在正文之后附加了12张附表清单,基本涵盖了主要污染治理任务的内容,以清单化的格式实现了任务措施的细化、可考核、能监督,确保了饮用水水源、河流、城市水体、地下水等水体质量的改善目标和进程,也量化了各责任部门的任务目标。 
        同时,按照国家要求,陕西全省划分为48个控制单元,对应一个水质控制断面,并精准施策将各单元细分为治理改善和生态保护两类,为后续制定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的重点任务和目标,以及网格化管理和考核打好了基础,实现了控制管理单元化。 
        陕西“水十条”贯穿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突出问题导向,强调针对性、差异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衔接“十三五”环保规划,重点考虑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力争增产减污,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强化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多措并举,提高水污染治理实效。 
        3 保有异同 
        陕西“水十条”包含10条、36款、74类措施,其中,69类措施与国家“水十条”相关措施一致,增加了5类本省的特色措施,取消了涉及海洋治理和国家层面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同时,为推进陕西关中水系建设,将户县渼陂湖、渭南卤阳湖和西安昆明湖三个湖泊的保护纳入了陕西“水十条”。水环境质量改善不在朝夕,但事关百姓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陕西“水十条”立足现状,放眼长远,在国家的引领下以五年积一小步,十年跨一大步分阶段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受到严格控制。到203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渭河水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恢复。 
       
声音
      省人大代表谈环保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主任李健伟: 
        水污染防治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分重视,省人大也先后制定多部符合我省实际的法律法规。通过多年努力,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以渭河治理为例,经过连续几年的综合治理,不仅渭河整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水质也更加优良。与此同时,我省还积累、创造了很多水污染防治的经验。比如,分段监测、考核、奖惩的办法,与渭河上游甘肃3市结成水污染防治城市联盟,每年给予一定生态补偿资金的办法,水污染指标交易办法等,我省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中央去年出台的“水十条”就吸收了我省的很多宝贵经验。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还是要摒弃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生态建设角度来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省人大代表、阎良区气象局副局长孟小绒: 
        近些年,空气污染特别是雾霾现象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十二五”期间我省在雾霾治理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持续几年的治污降霾行动,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西安蓝天日数从2013年的138天增加到了去年的251天,2014年3月后西安就退出了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当然,治污降霾工作是个长期、艰巨的工作。下一步,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从资源共享、科学研究、联合发布等方面通力合作,找出应对雾霾的科学有效办法。另外,大气是流动的,各地区之间的污染也是互相影响的,因此,各地政府在加大治理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深度联防共治,切实维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