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初步成型

11.10.2015  11:33

  10月10日电(记者郑昕)农业部在2005年的《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至今已有10年时间。10年来,为解决农村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探索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形成“杨凌农科”品牌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建立评定机制 认定职称资格

  农民职业职称是农民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的标志,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则被广大农民称为“农业科技人才的身份证”。2004年起,杨凌示范区先行先试,对经过系统系列培训的农民创新性地组织开展免费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面向旱区开展职业农民科技培训,打造一支“永久牌”的农民专家队伍。十多年来,杨凌已为全国15个省区79个地市的8453人颁发农民技术职称证书。

  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认定与管理办法规定,农民职业职称以技术水平、工作实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依据,并考虑文化程度和专业工作资历,分为农技员、农技师、高级农技师的职称。杨凌示范区农民职称评定委员会共组织职称考试260余场,20000余人参加,通过笔试和面试,学员考核合格后,便可获得果树管理、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园林园艺和农村能源五个专业的职称证书。

  对于获得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享有优先享受新技术培训、优先安排新品种新工艺的实验、可从事有偿技术承包和技术推广活动等权利。一些省份对获得杨凌示范区高级农技师证书的农民,还专门举行了发证仪式,并鼓励他们建立高效示范园,推动农业示范。“2005年,第一批技术职称发放,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前来参加并讲话,这给当时得到职称的农民以很大振奋。”杨凌示范区科技局局长袁鸿马说。

  评定机制的建立,令职业农民技能和权利有了制度认可、使其能够更公平地参与到社会各领域竞争之中,也令“身份证”更得到广大职业农民的珍视。多年来,不少农民技师在传播先进农业技术、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人已经成为区域内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使用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科技二传手”的作用。

  在近日于杨凌示范区召开的面向旱区培训职业农民经验交流会上,杨凌农夫果业合作社社长俞长波说:“获证的农民技师们在传播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带动着周边农民致富,在合作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整合科教资源 搭建平台终端

  杨凌示范区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这里汇集了众多农业院校和农业专家。通过充分整合本区科教资源,杨凌示范区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整体思路,搭建培训平台,面向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广大农民,扩大科技示范。

  2004年,杨凌示范区正式启动“杨凌农科培训工程”,依托杨凌农科资源优势,整合示范区内各类培训机构,筹建了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学校,组建了一支有100余人、专兼职相结合的培训师资质队伍,并编制系列培训教材,以“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的方式,打造六大平台,全天候服务农民。

  一是依托示范区和区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在全国建立的23个永久性试验示范站,37个专家大院和128个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结合农时和生产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传授,促进当地农民就地就近接受培训。

  二是依托示范区建立的20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实训)基地和科技特派员服务站,面向科技特派员、涉农企业家、合作社负责人等,开展创业技术培训。推动了农村科技创业投资与现代农业的紧密结合,拓宽农业产业融资渠道,加快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依托远程农业科技网络服务系统,开展远程科技咨询培训服务活动,通过开设网上课堂,进行专家远程诊断咨询与双向交流,做到了“专家不出门、技术送田间”。

  四是依托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培训学校,集中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围绕多个产业领域,由全国各县区农业科技部门统一组织当地的失地农民、创业大学生、基层技术人员等,来到杨凌进行集中理论培训。

  五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村官培训基地,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杨凌面向西部地区,重点围绕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展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管理艺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领导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十年来已经对超过23万人次进行轮训。

  六是借助现代新闻媒体和平台作用,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利用“农林卫视”频道和《农业科技报》等媒体,及时向农业生产一线输送传播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政策和新法规,提高涉农人员的综合水平。

  ——扩大对外交流 打造“杨凌”品牌

  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科技示范是杨凌示范区承担的国家使命,农民培训是科技师范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省际与国际的对外交流,促进区域合作,“杨凌农科”这一职业农民培训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正逐渐扩大。

  从2005年至今,杨凌多次与西藏林芝、新疆伊犁两地的有关部门联系沟通科技合作事宜,并围绕两地主导产业,组织了“杨凌农业科技宣讲团”赴西藏、新疆开展科技培训,受到农牧民和基层农业干部的欢迎。

  今年以来,杨陵区根据青海省海西州的培训需求,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关专家教授组建了“杨凌农业科技宣讲团”,分别在德令哈市和乌兰县组织了两期培训班,来自州、市、县、乡镇的102名农牧技术骨干、养殖大户、农牧区基层管理干部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对外交流合作的频繁,也为杨凌本地的职业农民“走出去”创造了条件。学员赵雅丽经过系列培训、在2012年8月获得职称证书后,联合其他有技术的妇女建立了由60多人组成的“杨凌铁娘子嫁接队”,多次受邀带队赴新疆、甘肃等省区,队员嫁接的树苗成活率达到82%,年平均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高级农技师党让奇2007年就曾远赴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专门从事设施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如今他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乐都试验示范站园区技术员,累计指导人数已达1200人次。

  人才和技术优势,再加上多年来在国内外的教授与交流,使“杨凌农科”的品牌初步形成,杨凌特色的“培训业”产业链初见端倪。通过大规模、常态化的培训,杨凌优质的专家资源得到了聚集与整合,并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农业园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未来,杨凌示范区还将探索形成更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训的体制机制与模式,为全国职业农民的培训提供经验支持。在继续探索完善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培训机构和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企业、探索市场化农民培训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与企业分担、科技咨询与培训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新业态。计划到2018年,杨凌将开展各类、各种形式的职业农民培训累计达到15万人次,评定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1000人次,使“杨凌农科”培训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初步形成杨凌特色的培训产业,打造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