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也会得“三高” 引汉济渭专家会诊“见疗效”

02.06.2016  16:26

  西安网讯(记者 韩涛) 大家都知道,人要得了“三高”,身体就会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那么建筑工程得了“三高” 病症,将会怎么样呢?

  记者从引汉济渭工程指挥部了解到,秦岭输水隧洞岭南TBM标段近一年多来就高围岩强度、高石英含量、高地应力这“三高”问题困扰着……。据了解,全长18.3公里岭南TBM标段自2015年2月底试掘进以来,到2016年5月仅完成了1.9公里的施工任务,月均进尺170米,施工进展十分缓慢。除了“三高”问题,该项目部还具有强涌水、强岩爆、长距离独头掘进施工难的特点。

  “岩石的实质非常坚硬,所遇到的石英岩占百分之六七十,甚至百分之九十。超硬的岩石会损坏刀具,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另外一个问题是突水非常严重,现在突水可喷射十几米,还有将来可能遇到的断层裂隙水,所以将来施工难度会非常大”工程院院士周丰峻向记者坦言。该标段工程俨然成为制约引汉济渭全线贯通的“卡脖子”工程。

   超大涌水增难题“穿山甲”止步

  施工人员介绍,岭南TBM标段的涌水从没停过,2016年2月28日,该标段刚完成施工任务的10%时,遭遇了特大涌水,涌水量达每天46000立方米,超过了全隧设计最大涌水量的3倍多。这让专啃硬石头、有“穿山甲”美誉的TBM硬岩掘进机不得不停下掘进的“脚步”。

  “2.28”涌水发生后,立即启动了抢险应急预案,组织了70多人进洞,连同洞内跟班作业的50余名工人,共计120多人进行抢险,同时抽调40多人对TBM设备和皮带机进行维护和保养。通过抢装水泵、堆砌挡水墙等手段,隧道水位在短时间内明显回落,水量显著减少。3月7日,该标段的水位得到基本控制,5月16日已恢复掘进施工。项目部耗时两个多月,组织两百多人,全力攻克了涌水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