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

14.01.2015  11:59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木川, 位于宁强县西北角, 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镇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枕陇襟蜀,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距宁强县城115公里,西去227公里即是世界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是陕西关中、陕南、湖北通往九寨沟、黄龙景区的捷径。

  古镇历史悠久,曾是羌汉杂居地区,明朝时始称草场坝,后建回龙寺,遂改称回龙场。清同治年间称永宁里,民国时称凤凰乡,解放初期称青木川。

  青木川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边贸重镇,早在三国时期,邓艾攻蜀时部队曾入境南下,明末崇祯十年 (1637年) 闯王李自成义军由青木川过境入川占领青川县,清太平天国兰大顺义军与官军曾在境内秦家垭鏖战。民国二十二年 (1933 年) 国民党军第1师、第64师曾驻扎青木川,企图入四川、甘肃阻挡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1949年10月胡宗南骑兵第二旅旅长吕继化率残部在青木川驻扎9天,企图利用自然地形负隅顽抗,在解放大军强大攻势下,溃逃入川。1950年人民解放军19军171团一个营驻军青木川,执行剿匪、保卫新政权任务。

  民国时期,政乱匪患,因地僻人杂,官府无力统治,乱世中,成就了当地的魏辅唐,魏在乡里建立武装,政由己出,游离于政府管治。魏辅唐原是贫苦农民,弟兄三人,排行老三,掌握了当地大权后,种植罂粟发家买枪,拥有上千人,数百条枪,并与川陕边境地方武装头目联结,形成了强大的武装集团,共同雄踞宁西一隅,建立统治一方的特殊局面,长达二十余年,成为陕甘川边界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为陕西独一无二的地方统治人物。魏辅唐先后当过宁强县独立自卫队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队总队长、陕甘川三省九县联防办事处副处长,建有豪宅数处,娶了大小老婆6个。魏辅唐虽然种植大烟,自己却不抽,也不允许部下抽;他重视文化,办中学,办剧社,送乡里贫困孩子出去念书,而向往山外生活的魏辅唐却从没有出过山。

  1949年12月,宁强解放后,魏辅唐带队携枪投诚;1952年的镇反运动中,被定为恶霸土匪的魏辅唐被枪毙,枪毙地点就在魏辅唐所建的辅仁中学操场边。

  青木川古建筑历经百年沧桑,现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群等历史古迹。

  古建筑主要以回龙场老街为主。老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街长868米,宽4米,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保存度达80%,现在遗留有历经百年沧桑保存仍然完好的清末民初古建筑二十余处,当初都是繁华的商铺,有洋货行、制革厂、钱庄、商户、茶馆、酒店等。其中最有名的有唐世盛、荣盛魁、荣盛昌、辅友社等,另有新老宅院两处、辅仁中学一处。现在老街上近百户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四合院,二进二出的两层结构,建筑风格有明清时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这些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群,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尽显古镇的静谧安祥,是不可再造的历史文化遗产。

  老街对面魏辅唐的新老宅院都保存得很好,青砖素瓦,雕梁画栋,显示了陕南古建筑的古朴华美,现在仍是青木川古镇最显眼的建筑。前廊后厦的格局以及精雕细刻的窗棂,门楣,瓦当,风格典雅;宅院的天井、廊前7米长的青石条等,都显现出宅院当年的不凡气派。

  目前,青木川回龙场老街和魏氏庄园已申报为第四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木川现在还有明清时期瞿氏、魏氏、赵氏、屠氏古祠堂,并有立碑刻字,保存度达70%。在距古街5公里处,有长达6数公里的明清时留下的通往甘肃的商运古栈道,该道路顺河而上,顺崖凿路,路势十分险峻。沿途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具有较强的考研价值。

  青木川自然景观随处可见,阎王碥、望乡台、鬼门关地处悬崖绝壁,下临狭谷深渊,经此嶙峋崎岖幽径,使人望而生畏。玉泉坝有石梯子,拾级250余步。顶部两边石门挺立在峭壁之中。龙池山有龙池近亩,凤凰山四季有各自风光,将军石有飞来之谈。

  近年来,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发现和关注。在2004年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及相关科研人员在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考察。2002年8月26日省政府第l6次常委会批准,成立青木川马家山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批准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200公顷,是保护完好的天然林,其中2450公顷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有大量的珍稀野生保护植物,主要树种、植被丰富多样,多达10科、35属,其中有5种植物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品种。动物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二级保护动物17种,尤以金丝猴、羚牛为代表的珍稀物种,成为区域内的指标性动物。在马家山,野生动物学家发现金丝猴与猕猴同域分布现象在2003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板上发表,引起了世界野生动物界的好奇,是野生动物界待解的“”。保护区属秦岭山系与岷山山系交汇处,呈明显的间断分布和特定自然气候,被动、植物专家们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