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农村青年靠一碗面皮走上致富路,累计帮助家乡人50多万

16.03.2018  12:38
陕北农村青年靠一碗面皮走上致富路,累计帮助家乡人50多万 - 西安网
陕北农村青年靠一碗面皮走上致富路,累计帮助家乡人50多万 - 西安网
陕北农村青年靠一碗面皮走上致富路,累计帮助家乡人50多万 - 西安网
陕北农村青年靠一碗面皮走上致富路,累计帮助家乡人50多万 - 西安网
陕北农村青年靠一碗面皮走上致富路,累计帮助家乡人50多万 - 西安网
陕北农村青年靠一碗面皮走上致富路,累计帮助家乡人50多万 - 西安网
来源: zhzxwang.com

  -------全国凉皮业百家品牌报道之延安爷俩随意擀面皮

  一个人只有具备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拼搏的毅力、科学求实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在为之奋斗的事业中铸就辉煌。延安吴起县王振华在面皮事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王振华,男,出生于1982年11月,现为延安爷俩随意擀面皮的负责人,2006年1月与面皮结缘,创办随意擀面皮,他13年如一日将面皮事业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由当初的夫妻2人十几个平方店面,到现在共有员工8名的餐厅,面积达80平方米。2006年创业之初亏损2.6万元,截止2017年底年营业额达150多万元。他对待每一个员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自己致富的同时还不忘回报社会,带领当地面皮行业共同发展,不断将面皮事业做大做强。

  出生农家,艰苦创业

  王振华青年时代经历了事业上的一番坎坷。他出生在延安市志丹县一个贫困山村,因家庭贫困,兄弟三人都在上学,为了让两个弟弟圆满完成学业,他初中毕业便辍学回家。2000年,他只身一人来到志丹,靠着一份踏实肯干、敢闯敢拼的劲头,在志丹县一家餐厅当起了学徒。为了做到精益求精,2001年他继续赴银川拜师学艺,用了短短3年时间,完成了厨师的学徒生涯返回志丹。原本打算回到志丹开餐厅,但是家庭贫困没有启动资金,无可奈何,他只好另谋出路。凭借自己厨师的优势摆起了夜市,起早贪黑一干就是2年,虽说2年来的苦心经营有了一些积蓄,但他不满足与现状,在工作之余不断寻求商机。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县城的面皮店特别多,因为经济实惠,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市场上面皮的无论是味道还是形状都相同,鉴于此,他就想有所创新,开拓面皮新市场。

  2005年,王振华慕名向志丹县一家知名面皮师傅交了3000元学费学习基础技术和操作规范,他不怕艰辛,盯住和面-洗面-蒸面精-做面皮等每一个步骤虚心学习,将学习心得和遇到的困难都一点不落的记录下来,利用空闲时间请教师傅,直到弄明白搞清楚为止,学习3个月以来共计笔记2本约2万余字,掌握了面皮的加工技术,他又赴宝鸡考察学习购买擀面皮机。

  2006年1月,他盯紧了吴起县的市场,在车站旁边以年租2万元的价格租了一个不到二十平米的店铺,加上装潢、购买灶具等共花费了近5万元,花光了家中仅有的积蓄,原计划招聘一名服务员,加上他夫妻二人就可以开业,但没有资金只能靠夫妻二人辛苦经营。他深知要在这个行业立足脚跟,就必须大胆创新,于是他把市场上条状面皮改为块状,还创新做了面皮锅巴,对味道进行了改造,熬制了秘制汤,一开业就红红火火,虽说整天忙的团团转,但由于房租高,面皮出售价格低,当年亏损了2.6万元,他夜不能寐,垂头丧气,也许有的人遇上这些就会倒下,但是他选择了坚强,心里始终有一个念头:不能就这样倒下!因为不仅有温柔贤惠任劳任怨的老婆不离不弃,还有亲戚朋友在关心着他。失败没有击倒他,使王振华变得更加坚强,并将全部心血融入这一事业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第二年正月,通过亲戚朋友的鼓励,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在全面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客流量的基础上,他贷款3万元,又在三叉路口新租了一个楼道,干起了老本行,虽说店面小,房租高,但干净卫生、服务态度好、味道独特,加上地理位置优越,客流量大,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他的信心更足了,员工数量由2人增加到了4人,当年营业额达到了40多万元。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成功的他,没有就此停歇,而是保持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激情和更加饱满的精神,依然在不停地奋斗、不停地进取、不停地突破。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创业在探索中逐渐获得成功,喜悦接踵而来。王振华深知当今社会是科技竞争的时代、知识竞争的时代,要想在面皮行业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就得不停地学习面皮制作新技术、人员管理新方法,同时要更换先进设备,提高生产率。他坚持每年到外地考察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引进先进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推动事业发展。

  2008年,他再次赴宝鸡市考察学习,并购置新型面皮机、蒸车与和面机,虽说投资了2万多元,生产率提高了近五倍,大大解放了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生产出的面皮质量比传统生产要高出许多,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后,他更加注重生产质量,严格把关的同时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服务上。一是增加服务人员的数量。二是制定了员工的考核办法。三是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知名企业管理人士不定期到店培训,择优选择2名员工到西安等地培训学习。四是由于王振华学历不高,他清楚的知道这将是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他虚心学习,从书本上学习后在工作中实践。还每年外出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人家成功的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店铺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就餐,为了吃一份面皮排半个小时队是常有的事。2011年9月,王振华又重新选择了80多平米的店面,经过一个月的装修投入使用。因为装修理念新,店内设计为快餐店的模式,看到装修如此“奢华”,同行都产生了怀疑,认为一份面皮只卖几块钱,不值得投资,他却笑而不语。择优招聘了5名工作人员后如期开业,新店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开业伊始就门庭若市,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忙的不亦乐乎,但忙而不乱,所有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安排的井井有条,日营业额提高到了3000元,就连同行都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2014年,他再次歇业装修,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他大胆创新“豪华”装修,大胆改革。顾客进店在吧台点餐后付款后等待叫号自行取餐;一次性餐具替换了传统餐具;卡座代替了传统桌椅;制作了印有“随意擀面皮”标识的包装袋;空调代替了暖气片,冬暖夏凉;微信、支付宝支付一应俱全;高速WIFI网络全覆盖;门迎彬彬有礼,工作人员热情大方,老板诚信友善,到随意擀面皮用餐是一种享受,广大顾客都愿意光临,销售额突飞猛进,日营业额提高到了3500元。2016年在原来销售擀面皮、凉皮、牛筋面、卤鸡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随意小炒,并与大型外卖公司合作开通网络外卖,店内专门聘用了一名送外卖小哥,为顾客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服务水平,增加了营业额。截至目前,有员工8名,年营业额达150多万元。

  扶贫助困,情暖八方

  王振华出身贫寒,早年的艰难经历让他了解贫困群众面临的现实困难,也深知现在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绩与收获,都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怀与支持。事业成功后的他没有去享受财富带来的快乐,而是拿出更多的钱财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他经常说:“财富来自社会,也应该回归社会,只有这样,人生才有价值。”多年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人生信条。他的善行义举覆盖残疾人、家庭困难户、贫困学生和文明县城创建、平安建设等诸多领域,累计捐款达50多万元,为无数的困难群体送去了温暖和关爱。王振华从2014年开始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和教育事业,先后为20个残疾儿童送去了10万元现金以及慰问品予以支持;花费3万元为100名残疾人捐献了轮椅,帮助5名失学儿童重返了校园,资助家庭贫困大学生10名,资助现金18万元;为帮助农民发展苹果产业,还先后为吴起县爬子洼村12户果农送去了12万元的资金扶持。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他又主动联系扶持了本县金丁镇的3名贫困户,花费7万元为他们改善了住宅条件,完成了个人爱心帮扶脱贫目标。

  2017年,一直渴望将自己的爷俩随意擀面皮向品牌连锁化、规范化发展的王振华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在全国凉皮业第一次代表大会总召集人凭海临风先生二次在陕北吴起县考察时,与凭海临风先生主动交流,之后王振华受邀三次参加了凭海临风先生策划、组织的全国凉皮业(榆林)区域性座谈会、全国凉皮业走近三秦凉发源地考察团活动,及2018年初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凉皮业第一次代表大会。

  凭海临风先生倡导的小凉皮、大事业发展理念,及基于--品牌形象标准化、经营管理规范化、经营模式连锁化的具体发展方式,深深的打动了王振华的心,在王振华的一再请求下,凭海临风先生感动于王振华先生的发展决心,与接待凭海临风先生团队的多次诚意,并基于凭海临风先生在陕北区域孵化部分区域性品牌以引领行业发展的整体计划,决定接受王振华先生的延请,为延安吴起随意擀面皮担任品牌规划与指导。

  近日,爷俩随意擀面皮成立了品牌营运公司,王振华拿出来自己多年的积蓄人民币50万作为全面的品牌升级发展投资,他决心改变过去的个体思维,以企业团队的模式来再搏一把,为了更好的发展,爷俩随意擀面皮将于4月底把总部搬到延安,并在延安建立加工基地,他想把团队建立起来,把产品标准化后,领着更多的延安家乡人一起致富。

  免责声明:

  1.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西安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2.如果以上产品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企业授权发布,请联系西安网,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

编辑: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