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经济现“冰火两重天” 大妈不挤菜场转战超市

29.07.2016  19:15

  东方IC供图

  小朋友们在游泳池里消夏避暑 记者 王健 摄

  昨日,多个城市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在近40℃的高温炙烤下,不少市民白天躲在空调房,过起了“吃饭靠外卖、购物靠快递”的生活。商家借机大打“清凉牌”,抢抓“高温经济”和“纳凉经济”。

  近日,全国多地开启高温“烧烤”模式,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大部在内的地区出现今年来最强高温天,部分地区体感温度高达50℃,高温天气影响的地区波及人口7亿人左右。

  快递

  网购多了逛街少了

  小哥一天送货百余单

  记者从几家快递公司获悉,进入高温天气后,他们的业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

  市民孙娇最近要去泰国旅游,本来准备去商场采购一番,看着火辣辣的太阳,她索性在淘宝上全部搞定,坐等快递小哥上门派送。

  “进入高温天以来,不愿出门的市民越来越多,网购需求也日益上升。”江苏申通物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冯静说,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南京地区的派件量同比增加了20%~30%,收件量增加了10%~15%。“平均每名快递员每天要送100件货,因为工作量大,气温又高,公司提醒他们尽量‘错峰送货’,避开午后最热的时段。此外,我们还招募了一些兼职人手,来缓解收派件的压力。

  邮政速递物流(EMS)南京公司副调研员陈经顺告诉记者,进入高温天后,他们的业务量比平时增加了约一成,公司1000名快递员每天平均要送120件包裹。

  景区

  “农家乐”人气爆棚

  游泳热直线升温

  白天不愿出门,市民晚间纷纷走出家门避暑纳凉,一些“夜公园”的人气也扶摇直上,有的甚至超过了白天场。

  “进入高温天后,周一到周五我们平均每天接待5000名游客,周六周日更是突破万名。”南京水魔方旅游度假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七八月份旺季,我们的下午场门票(含夜场)要比上午场贵出50元。尽管如此,夜场依旧火爆,占到了总体客流的六成。

  7月中旬以来,重庆武隆县仙女山镇的农家乐床位已供不应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硚”的仙女山森林覆盖率达85%,夏季平均气温18℃至20℃。“夏天城里太热了,年纪大了天天吹空调身体又受不了。这里一个人一个月包吃住2000元人民币左右,既合理又舒服。”今年63岁的重庆市民王昆亚和妻子带着7岁的小孙女在7月初就住进了仙女山的农家乐。他觉得两个人夏季每个月不到5000元人民币的开销“很划算”。

  游泳,无疑是夏季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一直泡在水里,或许是“防止”出汗的好方法。不少家长更是利用暑假时间,替孩子报名上游泳课。游泳池受欢迎的程度常常让人产生错觉,最后变成在人堆里“泡澡”。

  购物

  大妈们不挤菜场转战超市

  书店影院避暑游

  昨天清晨,市民陈阿姨趁着热气还没蒸腾起来,拉着小车急急忙忙去超市购物,饮料、冰激凌、水果、半成品菜、熟食……小车装得满满的。她说:“天气太热,实在不想去菜场。趁着早上天还没热起来,赶紧到超市买点现成的。这几天热得全家胃口都不好,正餐吃得少,水果、冷饮消耗量很大。”相关人士说,消暑商品销售额出现小高峰,如饮料同比增长10%以上,熟食增长5%、冷饮增长在38%以上。

  夏季一到,在书店看书、影院看电影的人增多了。坐着乘凉还能玩玩文艺,何乐不为。

  外卖

  白领午间不愿出门

  送餐小哥满街跑

  这几天,一到中午,各大写字楼一楼大厅,一字排开的外卖小哥们成为“高温经济”下的风景。

  “天热,别人不愿意出去的时候,恰恰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每天,我们有五六百名小哥顶着酷暑奔走在街头,人均一天要送30单以上,最近订单环比上个月增长了两三成。”南京餐饮外卖零号线公关总监丁鼎说。

  气温影响着顾客的胃口,记者了解到,这两天外卖中,凉皮、冷面、沙拉卖得特别好。点开电脑系统,丁鼎介绍:“你看这个做沙拉的销量冲到了前三位,卖凉皮的这几天都爆单了,根本来不及做。

   家电

  风扇空调销量成倍增

  中低端产品最受宠

  “能不能快点给我装啊,家里老人小孩热得睡不着。”昨天上午,在新街口五星电器卖场里,一位顾客家里空调坏了,一早就冲到卖场购买了一台1.5匹空调,最后安排下午就送货、安装。

  五星电器人士介绍,近期南京地区空调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276%,空调安装师傅每天马不停蹄,部分空调机型实现了当天买当天装。针对家中有老人、婴儿、孕妇等特殊需求的人群,还开通了绿色通道,争取第一时间送达。此外,风扇销量同比也增长了近100%,价位主要集中在300元~400元的中低端商品。

  专家声音

  更应理性消费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钱丽萍表示,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受其影响产生的气象经济学现象也在增多,“高温经济”只是其中一种。

  钱丽萍认为,“高温经济”有其利弊,一方面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被商家各种营销手段吸引的消费者,容易出现盲目消费等情况。她建议,有关部门应将民生与“高温经济”相结合,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据新华社、《重庆晚报》《南京日报》等

编辑:王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