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准备进入最后阶段 “魅力A股”吸筹效应初现(图)

10.11.2014  12:21

  

  

  绿靴资本A股研究团队 徐亦姗

  11月6日,证监会通气会上再度肯定,“沪港通各项准备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与此同时,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亦表态将在出席北京APEC会议时,探讨沪港通开通时间。

  作为近期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沪港通”引发了A股、港股,乃至周边东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环旭电子30.25-0.55-1.79%鼎捷软件36.29-1.86-4.88%南亚,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证券市场的一系列变化。

  对于在中国内地经营的外资、台资和港资企业,在IPO的选择上,往往存在回归其本土上市,抑或是在A股上市两个选择。随着IPO注册制的推进,尤其是近期沪市主板门槛降低,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搭建,A股魅力进一步释放,选择的跷跷板正在偏向A股一方。

  譬如在绿靴资本与相关机构沟通时,有台资机构用“落寞”一词形容目前的台湾市场。“自9月以来,相较大陆及香港股市量能扩增,台股成交量明显下滑,其背后,海外资金转移态势明显。

  伴随沪港通等动力刺激下,A股资本魅力的进一步加剧,尽管“堰塞湖”拥挤,但大陆市场仍是大中华区资本“探路”IPO首选之地。加上此前有企业在其它市场退市来中国内地上市的先例,也给这些资本带来了一些借鉴作用。

  “伴随两岸经济往来的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大陆台商基于市场拓展、融资、人才等因素,想要来大陆资本市场上市。伴随注册制开通预期,我们预计这一类台企上市趋势会愈加明显。”台湾富兰德林证券公司董事长刘芳荣在与绿靴资本沟通时指出。

   在A股还是回乡IPO?

  伴随IPO新股发行体制进一步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体系逐步完善,A股市场融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亦逐步吸引了周边市场目光。大陆台商市场对于A股的蠢蠢欲动即是其中一例。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4年间,大陆台商背景的企业,在A股上市共有18家,总共募集资金额达111.03亿元,平均募集金额为6.17亿元。

  “现在台商融资也很饥渴,大陆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台商寻求融资的一个新渠道。” 台湾富兰德林证券公司董事长刘芳荣在与绿靴资本沟通时指出。记者从多家台资企业方面了解到,目前大陆台商回台“借款”则越来越艰难。

  “两年之前,台商如果没钱的话就会想回来借钱,当时借钱也容易,台湾银行的利率是非常低的,但伴随后来政策出台,台湾银行借款流入大陆的资金不能超过企业净资产的一倍,所以台湾银行不愿意借钱给大陆台商,这使得大家不得不在大陆融资,相比高利率的大陆银行市场,资本市场无疑是融资捷径。”一位台商人士向记者表示。

  资本运作成为一条不得不选的路径。这一类企业拥有A股上市和回乡上市两种选择,A股市场高诱惑的首发市盈率,可以使得IPO屡屡募得个好价钱,这牵动着周边市场企业主的目光。

  根据绿靴资本拿到的一份台湾大学牵头的研究资料显示,自2010年开始,大陆台商在A股上市的首日市场表现直线攀升,2010至2013年,以及2014年,其平均IPO首日报酬率分别为88.51%、43.37%、69.09%、44.01%。

  与此同期的2010年至2014年,大陆台商回台上市的平均IPO首日报酬率则为108.15%、7.38%、15.02%、46.58%,远逊于在大陆上市回报水平。

  根据该资料显示,自2010年至今,相较台商在大陆IPO,回台IPO的台商在募集资金、市场成交量、首日报酬及市盈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在大陆IPO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