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中华文明的历史标识

24.03.2016  09:51

  黄帝陵全景。

  路绳飞摄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呼吸着旷野清新的空气,踏着春风一路向北,驶离西安170公里后,便来到了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黄陵县。

  青山雾隐,桥山苍茫起伏,气象森郁,巨大的墨绿色树冠数里之外可见。黄陵桥山的古柏群,是全国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古柏林,其中以“世界柏树之父”最为出名,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约5000年。在上千年的生长过程中,一张老叶,承载一段故事,一圈年轮,成就一册史书。循着交臂叠翠的古柏根脉,沿着古书史料的记载阅读,追寻着黄帝陵千年历史留下的印迹。

  史载龙乡黄陵

  追根溯源寻魂

  黄陵,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位于陕西省中部、革命圣地延安市南端,因“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闻名遐迩。《史记》唯一记载的黄帝陵建在桥山之巅,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拜谒轩辕黄帝的民族圣地和精神家园,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乃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上下五千年之中华文明史,即由黄帝纪元开端,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象征。5000年前,轩辕黄帝率领先民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奋迹神州,文德武功,恩惠天地,奠华夏之初基,开文明之先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团结自强,世代相承,历尽沧桑,昌盛不衰,以其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文化彪炳于世。

  黄帝陵是民族记忆最生动的教科书,是民族振兴最深情的呼唤。遥想人文始祖轩辕黄帝5000年前艰苦创业历程,叙述5000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黄帝祭祀传承着中华民族同根同祖的理念,发挥着促进民族认同和增强团结的重要作用,不禁发感慨、起激情、立壮志,敬佩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黄帝文化研究学者方光华认为,黄帝是中华道统和治统的重要开创者,黄帝祭祀反映出道统和治统的绵延不断和源远流长,而如今的黄帝陵祭祀已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最高的祭奠。

  公祭轩辕黄帝

  对话历史文明

  中国人不信鬼神,崇尚的是祖先文化。“走遍天涯路,不忘中国根,寻根在黄陵,黄陵盼你归”。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根,黄帝陵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谒陵祭祖的民族圣地。

  千百年来,不远万里前来拜谒祭陵者络绎不绝。不论皇亲贵胄,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海外赤子,抑或方内裔胞,皆不分地域党派地追寻同一个根系,视黄帝为共同先祖而顶礼膜拜,虔诚备至。

  据《竹书纪年》记载,从黄帝逝世时起,华夏民族就开始了祭祀黄帝活动,迄今已有5000年历史。从《史记》中“汉武帝刘彻亲率18万大军征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修祈仙台,遗挂甲柏”的记载看,黄帝陵的祭祀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自西汉以后,桥山成为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并逐渐推行为国家制度。

  据《册府元龟》载: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祭文要由皇帝亲自撰写并刻石立碑。

  1942年,蒋介石亲题“黄帝陵”三个大字。

  目前,轩辕庙内现存祭祀保护碑刻124通,其中祭文碑刻46通,均是御制祝文。所谓御制祝文,就是皇帝亲自颁发的祭文,代表的是国家级祭祀。

  1980年以来,黄帝祭祀形成了清明公祭、重阳民祭的黄帝祭祀制度,每年清明公祭典礼,都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内外炎黄子孙代表等上万人参加。

  寻根祭祖活动,是一场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亦是一场历史文明的对话,通过规范的“形祭”来加重“心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