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十三五”农业科技创新结硕果

26.07.2019  16:42

  “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州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驱动,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是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各项指标显著提升。“十三五”黔东南州全州综合进步水平指数55.24%,同比“十二五”增长2.74倍;建成科技创新创业平台61 个,同比“十二五”增长3.8倍;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68项,资金12416万元,立项数同比“十二五”增长49.72%,立项资金同比增长48.53%;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5家,省级科技型备案199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科技型种子企业、小巨人成长企业、小巨人企业等省级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66家。凯里市获首批全省仅两家的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
  二是农业农村创新驱动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家、贵州省已出台的政策为依据,结合本州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以科技创新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黔东南州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奖励补助办法>的通知》等系列科技创新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十三五”期间,全州有16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分别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奖表彰,同比“十二五”增长2倍;州人民政府对全州28项科学技术奖进行了表彰奖励,其中农业农村科技成果12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创建,在全州范围内创建科技示范乡镇27个、科技示范村77个、科技示范户392个。
  三是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火炬黔东南苗侗民族工艺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贵州麻江酸食产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31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锦屏电商星创天地”等13个星创天地建设、三穗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黎平等3个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聚集各类科技资源,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人才,为解决产业技术瓶颈提供科技支撑。
  四是科技人才持续为农业农村建设发力。“十三五”以来,黔东南州积极畅通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渠道,积极搭建聚集人才平台,充分依托产业、企业、环境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大力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全州科技人才发展大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人尽其才局面逐渐形成。全州农业领域共16人成功入选省级“千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先后组织召开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班50期,培训农民群众2780人次。同时,组织584名 “三区”科技人才和选派1120名州县科技特派员围绕贫困地区产业需求提供科技支撑,领办创办协办农业合作经营组织,深入基层一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服务就产业发展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生产发展科技需求,创建示范基地304个、走访调研4839人次,开展技术培训指导4812次,52300余人。全州“专家指导-团队服务-基层实施”金字塔式科特派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五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十三五”以来,建成1个州级技术合同登记站和16县市登记分站。组织农业企业围绕科技咨询、科技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申领省级科技创新卷54项,立项金额901万元,技术合同交易数172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80.76亿元。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30项目,立项资金1850万元。

 

 

2019年科技成果直通车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科技厅
天津打造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新模式
  天津市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