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着《白鹿原》,陈忠实走了

06.05.2016  11:31

  中新社西安5月5日电 题:枕着《白鹿原》,陈忠实走了

  中新社记者 田进

  枕着“垫棺做枕”之作《白鹿原》,陈忠实走了。

  5日是陈忠实离开的“头七”。当日上午,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举行,数千民众赶到殡仪馆送他最后一程。

  4月29日7时45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74岁。

  举行告别仪式的西安市殡仪馆咸宁厅里,悬挂着陈忠实的巨幅肖像。陈忠实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枕头上垫着的正是他的扛鼎之作《白鹿原》。

  在咸宁厅外,赶来送别的民众列队徐行,现场气氛凝重、肃穆庄严。有人手持鲜花,有人高举着陈忠实的作品和照片说,“陈老师,我们来送您了。”也有人低声啜泣,来不及擦去脸上的泪痕。“一笔对天,凝陕西精神;两肩扛鼎,铸民族魂魄”,殡仪馆院内,悬挂着怀念陈忠实的对联和诗文,表达着民众的追思之情。

  陈忠实务过农,当过乡村教师,也做过基层干部,他大多数时间是在偏僻的乡村度过,并一直保持着农民的厚道朴实和淳朴的心灵。

  64岁的诗人北雪回忆说,陈忠实的妻子曾向丈夫打趣,“老陈,很多名人都离婚了,你水平比我高,是作家了,我是个家庭妇女,咱俩也离吧。”陈忠实说,“离啥婚呢,离婚谁给我擀长面呢。”一句风趣幽默的话,可见陈忠实的纯良质朴。

  电视节目主持人陈爱美说,陈忠实曾把华阴老腔推荐给话剧《白鹿原》,使濒临灭亡的华阴老腔命运逆转。陈忠实逝世后,老腔艺人专门为他吼了老腔,也留下了对他的心里话。

  陈忠实一生与文学结缘,他早年笔耕不辍,中年曾立誓“如果50岁还写不出一部死后可以做枕头的书,这辈子就白活了。

  他避开了城市生活的喧嚣,蛰伏西安城东的白鹿原,饱蘸心血写出了“垫棺做枕”的鸿篇巨制《白鹿原》,引发各界高度好评,被誉为“民族的秘史”、“当代中国文学的里程碑”,并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在《白鹿原》的序言中,陈忠实写到,“我不追求等身著作,只要在有生之年能写出一本两本聊以自慰,死后可以垫棺做枕的书,就算我的兴趣得到了补偿。

  “老陈的《白鹿原》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当年文坛“陕军东征”“五虎将”之一的作家程海说,“虽然老陈去世了,但《白鹿原》还活着,甚至会永远活着。

  陈忠实走了,《白鹿原》还在。(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