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公安厅公布10起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25.03.2015  12:10

  食盐、皮冻、豆芽、瓜子……这些都是老百姓平日餐桌上的食物,不法分子却造假售假。昨日,省公安厅公布了10起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让市民知道身边存在哪些危害健康的食品,并鼓励市民进行举报。

   案例1

  工业盐换个包装变身食用碘盐

  2014年9月22日,西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泾渭园派出所接群众举报称,在西安市未央区北三环附近有人非法制作并销售假冒食用碘盐。10月23日,泾渭园派出所民警与经开分局食药侦大队将涉嫌非法制作并销售假冒食用碘盐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抓获,并从刘某租用的民房内查获制作假冒食用碘盐的原料40余吨,查获加工制作好的成品假冒食用碘盐20余吨,涉案金额20余万元。

  2014年10月24日,刘某被西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依法刑事拘留。12月25日,该案已被依法移送起诉至西安市中院。

   案例2

  皮冻里添加禁用非食品添加剂

  今年1月6日,延安市延川县公安局食药大队在辖区内发现一处制作劣质皮冻的窝点,县食药侦大队民警现场查获制作劣质皮冻原料60余斤,查获并销毁假皮冻200余斤。经查,犯罪嫌疑人呼某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非食品添加剂,与少量的猪皮一起熬制皮冻进行销售。2月10日,该案已被移送起诉至延川县人民法院。

   案例3

  用“无根水”制售毒豆芽

  今年2月2日,甘泉县公安局发现辖区内有人长期使用“无根水”生产、加工、销售豆芽,于是立即开展调查,取缔利用“无根水”非法加工豆芽的黑作坊2处,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赵某、康某。2月12日,张某等三人被甘泉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移送起诉阶段。

   案例4

  批发部里销售假冒西凤酒

  2014年5月,宝鸡市公安局民警获悉线索:宝鸡市金台区人民街市场内有一批发部销售假西凤酒。6月7日,侦查员在高速路出口处将准备接收假酒的犯罪嫌疑人杨某及运送假酒的两名司机抓获,同时查获假“特曲”西凤酒1098箱,随后在杨某的仓库内又查获假西凤酒1981箱,涉案价值共计90余万元。

  经过审问,得知假酒来源于河南省延津县一酒厂,警方连夜赶赴延津县,在该酒厂查获假酒生产设备一套,未销毁干净的假西凤酒商标100余份。目前,案件已进入起诉阶段。

   案例5

  工业原料加工羊蹄、羊头

  2014年10月初,榆林市榆阳公安分局在工作中获悉线索,城区内有人非法加工销售羊头、羊蹄。榆阳分局经过周密部署和缜密侦查,于10月29日成功捣毁3处非法生产、销售羊头、羊蹄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冯某、李某、苏某,现场查获3编织袋用于违法加工食品的工业原料。

  今年3月11日,苏某、冯某和李某已被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