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引起陕西干部强烈反响

25.04.2016  14:21

  西安网讯:陕西正处于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节点。建立干部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给干事创业者撑腰,给改革创新者松绑,让为官不为者让位。“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创业环境,三项机制真是一剂良方,很及时,也非常有必要。”连日来,我省各级干部对三项机制展开热议。

  “‘三项机制’是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激励机制是前提,容错机制是保障,能上能下机制是根本,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作为省委建立“三项机制”座谈会的参与者之一,延安市宝塔区委书记严汉平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激励机制既能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又能提高干部工作效能;容错机制既能让干部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又能敢闯敢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上能下机制既能弥补干部管理中退出机制的缺位,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这是我省全面落实‘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制度保障。

  当前一些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不够全面,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为的消极心态在干部队伍中依旧存在,并呈现蔓延之势,更有甚者奉行“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此,省民政厅副厅长王晓江说,“工作中人人都会犯错,党员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我们却不能怕在创新的过程中因出错而被抓‘辫子’、扣‘帽子’而畏首畏尾。建立三项机制,就是要鼓励干部创新、解除干部后顾之忧、提振干部士气,为大胆创新者松绑、为锐意改革者护航、为敢想敢干者撑腰,形成奋勇争先干事创业氛围。

  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的镇坪县曾家镇党委书记陈德钧看来,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人员少、事情多、责任大,精力容易分散。他希望“三项机制”把选人用人的聚焦点投向基层,通过多种途径选拔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和人才,着力解决年轻干部不敢、不愿去基层和基层干部流不动、不愿留、不安心的问题。

  “加强激励关爱,是让想干事的有激情;要合理容错纠错,是让敢干事的有底气;推动能上能下,就是让不干事的腾位子。”安康市副市长孙矿玲谈及自己的体会时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三个区分开来”与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有容错的范围、有科学评估机制、有纠错配套办法,真正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改革创新的干部。“非常期待‘三项机制’的实施细则很快出台,让广大干部真正入脑入心,形成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强大武器。” (记者 杜朋举 周明 姚志伟)